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杨忠华

作者: 来源: 州文明办 时间:2021-08-12 16:28:37

杨忠华.jpg

我出生在山区,把一辈子的教育情怀留在了清河小学,“忠华,留下来吧,留下来教教娃娃们,山上不能没有老师”为了家乡父老的重托,我用一辈子坚守在家乡的小学校——清河小学。

汗水、泪水终于换来了清河小学的今天——漂亮的房子、先进的教学设备、团结奋斗的教师团队、令人骄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批批走出大山的孩子……留下来,为家乡教育做点事,我兑现了家乡父老的重托。

我上一年级时村里无学校,读书要到五公里之外的大队上学。读一年级的时候,村里还有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学,由于上学路太艰苦,到三年级的时候,那条求学路上就只剩下我孤单的身影。我也多次在父亲面前哭诉,希望能满足我不想读书的愿望。大字不识、威严有加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就因村里没有识字人,才导致没有老师,没有学校,才让你跑那么远去上学;就因村里没有文化人,我的求学路才如此艰辛,才导致更多的儿童半路辍学;就因没有学校,许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就因教育的落后,一代又一代的人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从此我不再叫一声苦、说一声累,在大队读完小学、又在公社读完初中和高中。

高中毕业后,原本要到一家工厂去上班。那时候,适龄儿童满街跑,青壮年文盲比比皆是,特别是女娃几乎一天学都没上过学。家乡几个老人跟我说“忠华,留下来吧,留下来教教娃娃们,山上不能没有老师”,顿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念想:在村里办一所小学,做一名老师,将所学的知识反哺给下一代,报答养育自己的家乡。怀揣着这份质朴热情,我将自己的想法报告了生产队队长,队长向上级政府争取到一个代课教师名额,于1983年,我用土基木板做课桌在自家院里办起了大龙树小学。1986年学生逐步增多,教室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在上级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下建盖起80平米的两间土木结构的简陋教室。

虽然我一个人承担一、二、三年级复式教学,并利用课余时间教村里的青壮年文盲识字。但入学率、巩固率年年稳定在100%,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全乡前列。虽然每月不足百元的津贴在沉重的家庭负担面前,犹如杯水车薪,但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朗朗的读书声,终于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大山,我的学生没有因为贫穷、艰辛而失学、辍学,孩子们在我的乡村教育中学到了知识,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

1998年,我被上级教育部门聘到大队小学任教导主任,两年后任校长。当时的清河小学因为没有围墙,学校四通八达,教室东倒西歪,活动场地尘土飞扬,厕所也是露天的无顶厕所……见此状况,我主动向村、镇领导汇报申请,得到了1万元和10吨水泥的支援,将活动场地硬化,修建了厕所。2003年,由于教室木头严重变形,承受不住瓦片,我带领老师把瓦片卸下来,放上轻便的石棉瓦。可当瓦片卸完时,下起了小雨,学生的行李被雨淋着,那天淋着雨从下午4点钟坚持到晚上的10点,终于全部盖好。从屋顶撤下来,那次我伤心地哭了。同年,去拉旧课桌,为学校节约60元钱的办公经费,我自己装运课桌,过程中,不慎从车上摔下来,导致肘部脱位,韧带拉伤,心想等忙完学校的事再去就医,最后耽误了治疗时机导致无法复位,落下痼疾。

多年来我坚持:“把学校办成孩子们生活、学习、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把歌舞融入教学,把歌声、舞蹈等活动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数学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歌声中记住古诗,在舞蹈的节拍中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并注重体育锻炼,学生体能得到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懂得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坚守“以爱育爱”的教育承诺,关爱每一个学生,带领全校教职工实施爱心教育。2013年一个部队首长资助我儿子上大学,我把这个名额给一个正在读初中亟需帮助的学生,使这个学生顺利读完初高中,最终该生选择了小学教育公费生,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

清河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常年在校生150人左右,外出务工的家长多,在校生50%都是留守儿童。每当新学期开学,夜幕降临的时候,很多新生半夜都会想父母。一想就哭,一个哭,大家都跟着哭,场面令人心酸。为了排解孩子们念家思亲的苦楚,我就把床搬到与他们一墙之隔的储藏室,熄灯后给他们做伴,帮他们盖好被子。还广泛涉猎儿童文学、心理学,用温馨恬静的神话故事将孩子们送入梦乡。夜间都坚持进宿舍查看,有病的还要及时送到医院。还经常为他们洗脚、洗脸。并且,在我的组织和倡导下,排演课本剧、校园情景剧,如《孔融让梨》、《给我一缕春风》、《你的烦恼我知道》、《手牵手心连心》等来展示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诉说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任校长21年来,清河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近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镇第一、第二。

我的教学成绩和办学效益虽然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承认,但还必须更加努力。今天的我仍将继续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时时刻刻给师生起模范表率作用。

我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就是服务”。 当“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逐渐被我认可,并忠实践行后,我与学生的关系始终沿着平等、合作、亲密的轨道前行。无论是在繁华闹市、还是在田间小路,无论是在本村本土,还是在异地他乡,那声极为平常的一声“杨老师”,往往就是对我师生关系的一次回溯和量表,此时的我虽然是个乡村教师,但我的心里是最幸福的。

38年间,我和我的学校先后共计20多次获得省、州、市、镇的表彰奖励。

2002年弥勒县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中我的论文《浅议课堂教学总结》收录于《弥勒县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集》。

2014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等26家新闻媒体记者来清河小学采访“军民同心协力创出山区教育新成果”的故事。

2016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朱东斌到清河小学考察调研后,拍着我的肩膀说:“杨校长厉害,清河小学了不起!”

2017年9月《春城晚报》《今日头条》《中国红河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乡村教师的育人事迹;12月我参加了红河州教育局寻找乡村好老师的评选活动,荣获“红河乡村好老师”评选活动一等奖。

2018年2月在《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中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问题及对策》荣获二等奖;9月《光明日报社教育家》以题为《我会一辈子在大山里耕耘》报道了我典型的育人事迹。同年,红河州教育局、红河电视台到我校以题为“不忘初心,潜心育人”拍摄了宣传专题片。

2019年2月个人先进事迹在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云岭红烛、育人先锋”活动中以题为《清河的鱼》在《红河教育》第四期转载报道。9月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乡村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卓越贡献奖,并有幸出席了颁奖仪式。

2020年我申报马云乡村人才计划,有幸入围提名奖。同年我在申报蔡崇信“以体树人、体教结合”全国优秀校长评选过程中,我的教育经历打动了主办方,把我的故事上传于“央视网”等多家媒体,同时《弥勒电视台》《弥勒头条》《春城晚报》同时报道。

面对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各级政府授予的20多次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党员、优秀校务管理工作者等荣誉。这仅仅是对昨天工作的肯定,明天的成绩,还得从今天的努力工作开始。

38年来,我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始终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使清河小学的教育质量从全镇末端跃升至全镇前列;努力使清河小学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市山区小学的标杆;努力将山区的孩子送出大山,迎接美好的未来。

我是山区农民的儿子,我把我的青春年华播撒在清河小学,一辈子,一所学校,做一件事情——为山区教育做点事,这就是我的初心。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