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回村的路越走越顺畅

作者:徐家能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19-09-25 12:20:40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了,回想自己经历和感受最深的事,就是回村的路越来越好,越走越顺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的村小学没有五六年级,上了四年级后,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村公所完小去读,一个是到乡集镇小学去读。到村公所完小去读,有些不可能,因为从我们村到村公所小学,相距虽然只有八九公里远,但没有公路,只有走山路、小路,并且要经过两三个村子,如果路况不熟,估计还会走错路。去读乡集镇中心小学虽然远,距离我们村有十二多公里,但有公路,并且我大姐就在学校里当老师,所以我最好的选择就是去乡集镇中心小学。

当时,从我们村到乡集镇小学是有公路的,但是路况不一样,从乡集镇到一个叫坪子寨的地方,这段路有近七公里,是柏油路,路况好。从坪子寨到我们村,有近五公里的路程,是沙石路,路况不好,晴天灰尘漫天飞,雨天湿滑泥泞不堪。坪子寨这个地方是岔路口,从乡集镇出来到坪子寨这里的公路,一条通往县城河口,一条就通往我们村及纸厂口岸。当年我就有些奇怪,从集镇出来,为什么柏油路只铺到坪子寨这个地方,既没有铺到我们村及终点纸厂口岸,也没有铺到县城。乡集镇的小学当时叫桥头民族小学,记得在桥头民族小学读五六年级期间,因为当时从村里到乡镇基本没有交通车辆,每次如果回家都得步行,并且我们村只有我一人去乡集镇学校读书,其他原来附近四年级的同学都去村公所读小学,我回家就没有了同伴,所以每个星期我基本都不回家,就住在我姐家。

等我到了读初中的时候,除了又遇到了我原来在村里读四年级的一些同学外,我还认识了一些从乡集镇回我们村子沿线村寨的同学。那时从集镇回村里的交通情况也好了些,虽然平时没有车辆来往于集镇与村里,但星期天集镇赶集时有些拖拉机或是农用车之类的运输车辆专门接送赶集的村民们。所以,读初中的时候,星期六上午上完课放学后,我和我原来的同学以及新认识的回村沿线村寨的同学,就相约着走路回村回家。从乡镇集到村里十二公里的路程,我们步行基本上就是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刚开始走的时候人还挺多的,二十来个或十来个,但越走人就是越少,因为边走就有同学边分路走了,等到要回到村里时,就只有一两个人了。当然这种情况到我到初三的时候就好多了,因为我们村里有几个伙伴都陆续上了初中,基本上形成了各年级都有村里人读书的梯队,每个星期六走路回家就有了两三个人,我就不再是那么孤独了。那时星期六我们走路回家,但到星期天返回学校时我们就不用走路了,我们会搭乘那些专门接送赶集村民的拖拉机或是农用车。那时也为了省钱或是不用花钱,我们学生一般不会去抢着搭乘那些专门来接村民去赶集的拖拉机或是农用车,我们是等这些拖拉机或农用车接回赶集的村民后,我们才去搭乘这些空着返回的拖拉机或农用车回学校,这个时候,这些拖拉机或农用车驾驶员都知道我们是学生没钱,所以都会免费让我们搭乘车,遇上个别收钱的驾驶员,也只会收我们的半价车钱。

现在回想起来,读初中时每个星期六下午从学校步行回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段人生中美好的过程。那时不同几个村的二十来个或十来个同学同伴步行十多公里回村虽然辛苦,但每个同学或同伴的心情是愉快的,步履是轻盈的。一群纯真的少男少女,走累了就在路边的草坪上坐下休息一会,口渴了,就着路边的山泉用手捧起来喝喝,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追追打打,不知不觉就到了又是分手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村里回到了家。那时我们步行回家,每个人的书包里都装有一块塑料布,那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防雨工具。那时我们经常一起约着回村的同学有十多个村,都在同一条公路沿线上,如老汪山村、锡厂坡村、坪子寨村、半坡寨村、马鞍田村、金鸭塘村、冷水沟村、新店村、薄竹菁村、棕树村、苞茅寨村等,关系处得比较好的有三四个村,如金鸭塘村、新店村、薄竹菁村、棕树村等,我们与这几个关系处得好的村的同学,基本每个星期都会约了一起走。以至于后来慢慢的就走出了缘分,走出了感情,时隔几年后,居然有新店村的三个姑娘嫁到了我们村,她们和我们村的小伙当时就是初中同学,也就是这样经常相约从学校步行回村走出来的爱情结果。

从读书到参加工作,从乡集镇到我们村的这条一段柏油一段沙石的回村路,我走了十多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末期,我在乡政府工作了五年,那时从村里到乡集镇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拖拉机或农用车,并且也不是天天有,还是赶集天居多。那时我还没有结婚,所以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会回村回家和父母在一起。为了方便回村,当时我买了一辆二手的永久牌自行车,每个星期六下午下班后,我就骑着自行车回村。从乡镇回村里,基本上一路是上坡,一口气是难以把车蹬到村里的,骑一段,没力气了,就下来推一段,再骑一段,再休息推一段,基本上是要休息五六次,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骑回到村里。骑车走坡路,从乡集镇到坪子寨那段柏油都还好走,但从坪子寨到我们村的那段沙石路就难走了,骑着费劲不说,遇上沙石堆积多的路段或是弯道上还特别危险,不小心就会被滑倒。骑着上坡路还好点,如果是下坡路就要小心了,这样的危险我经历过几次,并且摔得不轻,只要连人带车一摔,最容易受伤的就是手掌和膝盖,如果车速太快,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相应的,从集镇回村是上坡,从村里去集镇就是一路下坡了,所以从村里到集镇,四十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一早回乡里,然后赶赶集,买足一个星期的菜,我那几年的乡政府工作和生活基本就是这样的。星期天从村里回乡上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叫父亲和我一起骑自行车,因为一路是下坡路,父亲终究是有些担心和害怕。所以除非是赶不上坐专门接送村民去赶集的拖拉机或农用车,不然他一般都不会和我骑自行车的,想想父亲也真是胆小。母亲就更不用说了,一次都没有和我骑自行车从村里到乡集镇过。

从乡里调到县城工作工作之初,我回村的路依然还是一段柏油路加一段沙石路的情形。那时因为修建昆河公路,从河口县城到南溪镇近二十公里的路况已是柏油路,但从南溪镇到之前我说的坪子寨到我们村近七十公里的路程,依然是沙石路。调到县城工作后,为了回村方便,我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那时候年轻就是无所畏惧,八九十公里的回村路,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事,骑上摩托车就赶家赶,虽然来回一趟需要六七个小时,但也无可阻挡。由于大部分是沙石路程,那时我的摩托车上随时备有一件雨衣,经常是雨天防雨,晴天防灰,很多时候就是只要骑车回村,就会把雨衣穿上了。现在想想那段从县城经常骑车回村回家的历史,真的觉得自己勇气可嘉。

在我调到县城工作四年多后,为了扩大和深化国家级口岸发展需要,河口县修通了南溪镇到桥头乡集镇的柏油路,大大改善了河口县连接文山州马关县的交通通行条件。同时,也修通了从坪子寨岔路口接结我们村到纸厂口岸的柏油路。从此,从乡集镇到我们村和从县城到我们村的沙石路成为了历史,不管是从乡集镇回村或从县城回村,平坦的柏油路翻开了我快速、顺畅回村的历史新篇章。以前还是沙石路的时候,我骑摩托车从县城回村,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后来柏油路修好后,我骑摩托车从县城回村只要两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在县城工作了十二年后,六年前,我从县城调到了州府所在地蒙自工作。而在我到调到蒙自工作的四年前,河口到蒙自的高速路就已经修通,从河口到蒙自一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到达。高速路通达快捷,为了方便每个双休日从蒙自回河口看爱人,我买了一辆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现在,我星期五下了班吃了晚饭才赶回河口也是很简单很容易的事。以前,从河口到蒙自,走的是昆河公路,要经过屏边,最少也要五个小时左右时间才能到达。如果我要从蒙自回村里老家,估计得走两天,第一天先到河口,住宿一晚后,第二天再从河口才能回到村里去。现在不一样了,从蒙自全程高速到达河口,从河口全程柏油路到达村里老家,两百多公里路程,如果中途不休息,四个小时左右就可到达。

三十多年了,我从村里老家走出,读书、求学、工作,从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州里,虽然离村里离老家越来越远,但是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州里的路却是越修越好,这不仅让我回村回老家的路越来越顺畅,这也让我对老家的思念缩短了距离、对记忆的故村乡愁不再模糊,也让我对党和祖国不断投入加大对农村发展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赋予人民群众的巨大恩惠心存真挚的感恩和感激。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