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共沐民生暖阳 迈向幸福小康

——建水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下)

作者:车安达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4-14 00:18:55

一大早,建水县坡头乡西底村村民普忠海按照习惯,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看到门外来访的记者,便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去坐坐。

“这些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危房经过改造、重建也都变成了新房,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党和政府都替我们考虑到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要努力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提及“十三五”以来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普忠海打开了话匣子。

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

“十三五”期间,建水县县域生产总值提前一年突破200亿元、旅游总收入提前两年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能源网不断完善,实现了国民经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建水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告别贫困迈向幸福小康

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展开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其中的每一处着墨都让老百姓有着切身感受,也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化中。

对于建水县青龙镇水塘寨村村民李建斌来说,2021年的元旦尤其难忘,因为这是水塘寨村通自来水后的第一个新年。“现在我家种着烤烟和黑瓜子,村里的串户路都硬化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再也不用担心水不够用了,生活一下子多了许多盼头!”李建斌说。

充满盼头的,岂止是李建斌一家。

“十三五”以来,建水县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64亿元,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等多管齐下。系列举措之下,全县5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3487户51550人实现稳定脱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三五”以来,建水县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一系列兜牢民生“保障网”的数据直指百姓关切:

——投资1.24亿元完成59个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州中医医院正式组建挂牌,成为国家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

——投入63.04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7%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27.13、11.85、21.04个百分点;

——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35.04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覆盖率达100%……

对于老百姓来说,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关切是生活中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大事,也是对小康生活的生动诠释。2020年,建水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241元、16560元,分别是2015年的1.46倍、1.6倍。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城乡蝶变共筑幸福家园

2019年9月,建水县面甸镇马鹿塘村最后一段进村道路打通时,村民小组长陶永生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兜了一圈。有了这条路,农产品就能运出大山,换来生活的希望和奋斗的信心。

“十三五”以来,建水县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新建自然村道路395公里,实现乡镇100%通柏油路、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公路网里程达2322.74公里,高速公路一纵一横格局基本形成,昆明至建水“复兴号”动车开通。

不断“生长”的路网,不仅让百姓出行更顺畅,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还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带动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城乡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除了“行”的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也让城乡面貌展新颜。“十三五”时期,建水县投入9.37亿元改造棚户区8750户、老旧小区106个;零公里和火车站片区完成提升改造,紫陶大道、毓秀路等一批断头路陆续打通,南环线建设不断推进,惠历广场、燕归广场、小桂湖广场等文化广场建成投用,紫陶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场馆如期开放;“宽带乡村”和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基本完成,5G基站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填充城市文化内涵,建水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加速集聚。

另一方面,“十三五”以来,建水县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老百姓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全县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49万人,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如今,人们不仅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获得感,也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对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体验。

生态惠民实现幸福“加码”

春夏时节,傍晚的建水五龙湖生态公园格外热闹,来这里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公园的建成,让建水拥有了“绿色客厅”,成为城市的又一新地标。“茶余饭后有了畅快呼吸和欣赏美景的好去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正牵着孩子在步行慢道上散步的市民陈丽英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以来,建水县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水县森林覆盖率达52.46%,较“十二五”末跃增9.53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4%,较2015年提高7.4个百分点。“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再次擦亮,并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

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也发生在乡村。在县城通往西庄的泸江河畔,蜿蜒的步道依水而行,一路延伸至双龙桥湿地公园,串成了一条数公里长的生态“画廊”。“如今我们出门便可在美景里休闲散步,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陈永仙一路走着,一路感叹“变化太大,幸福满满”。

“十三五”以来,建水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乡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9.67万座卫生户厕改建,实现镇村公厕全覆盖。此外,建水县还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1个国家级森林乡镇、4个国家级森林乡村、9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个省级森林乡村。

如今的乡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一改从前贫穷落后的模样,摇身一变成了“田园风情扑面来”的美丽乡村。

回眸“十三五”,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建成竣工,使建水发展步伐稳健有力。

展望“十四五”,建水将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弘扬“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传承建水紫陶工匠精神,并肩携手、努力奋斗,全力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奋力推动建水高质量发展迈进新征程。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