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共筑脱贫伟业 决胜全面小康

——红河州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常玉选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2-24 23:46:47

1.jpg

“我在工地打工,雨污分流、平整道路、修建活动广场,啥活都干。”说起自己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程建设,屏边县玉屏镇王家村委会邑佰租村村民杨庆文很是高兴。

    回望过去,杨庆文的家乡屏边县——我州最后一个深度贫困县于2020年11月14日由云南省批准退出贫困县。至此,我州经过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大会战洗礼之后,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注入强大动力。

    回溯这场大会战波澜壮阔的5年间——

    揣为民初心书写时代答卷

    “全州上下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不放松,排除万难、苦干实干,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12月21日,在红河州委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一个坚定的声音响彻全场,号召全州上下向贫困全面宣战,从此吹响了我州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于是,作为全州3000余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之一的基层公安干警李涛,被派驻到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这个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开始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脱贫攻坚工作。

    此时,拉祜群众仍保留着落后的生活方式。李涛与其他工作队员一起,从改变落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教村民们刷牙、洗脸;劝说村民从森林里搬回统一建盖的新房居住;教他们铺床叠被。在李涛与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拉祜寨群众结束了风餐露宿、衣衫褴褛、四季赤脚的生活,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和耕地灌溉问题,并引导村民种植草果、黑木耳、茶叶、板蓝根、中草药、水果等特色产业种植,使得拉祜寨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0元以上,从根本上实现了生活上脱贫、精神上脱困,拉祜寨群众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5年来,州委、州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带领全州上下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绘制出坚持决战决胜最精准的“四个聚焦”攻坚攻略: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压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最严格攻坚责任并贯彻于行。

    5年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奋战在脱贫攻坚前沿阵地的110余名处级领导、每年派驻的300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1452家各级挂联单位的51890余名帮扶责任人,团结9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社会各界迎难而上、决战决胜,在红河大地上书写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时代答卷——全州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3176人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红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和为民初心。

    党的光辉照亮民生幸福画卷

    从金平县城出发,沿蛮金公路向西南行,一路碧水青山,绿植夹道。行至金水河镇北3公里处,忽然置身于一排排崭新的高楼之下。只见楼高6层,墙体浅黄,铁红框格,与蓝天辉映。楼下街道干净整洁,超市、饭店、药店等处人来人往——这里是金平县全力打造的伉偭特色小镇。

    小镇集中安置着县域内地质灾害户、CD级危房户、散居户。“之前享受的低保、困难救助及在老家承包的土地,搬迁后都不受影响。”金平农场三队搬迁来的徐点星掩饰不住眉眼间的笑意。从铜厂乡勐谢村委会松林坡小组搬来的陈小英告诉记者,搬到这里后,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丈夫在金水河口岸建设工地上班,每天骑摩托车就能来回,自己也在家门口的服装加工厂上班,“能在家门口工作,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

    5年间,我州让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6年来全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55.79亿元;在红河南北建设了378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17152户75806人挪了穷窝、置了新业;义务教育有保障,全州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8%,比2015年提高了15.37个百分点;看病不用愁,全州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面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喝上健康水,解决了41.61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7.14%且全部定价,农村自来水监测乡镇覆盖率从2015年的49%提高到2020年的100%,农村群众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贫困地区的“老大难”问题而已得到彻底解决。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使得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了质的提升,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注入强大动力。

    高质量发展夯实小康物质基础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大家或务工或创业,比着致富奔小康。”初春时节,走在位于红河谷深处的红河县三村乡扎么村委会拢玛安置点,家家干净卫生,街道整洁;走进田间地头,片片茶园满目翠绿,生机盎然,金黄的沃柑压弯了枝头。扎么村党总支书记李毅坚告诉记者,人居环境变好了,搬迁村群众就也有了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费用,一份是务工费用。

    我州突出抓好产业扶贫,着力打造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北部国家级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三个板块”,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中药材、规模养殖“六大产业”,建成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5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

    脱贫攻坚促使我州经济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开放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3县市全部创建为“天然氧吧”,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获批并启动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效明显。全州主要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748元提高到2020年的1024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正成为新时代红河的靓丽新名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全州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