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红河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6)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

作者:朱志明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2-10 02:28:5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立足红河发展新阶段,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格局,就必须坚定不移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来加以把握,坚持在政治上对标对表,推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思想上根植于心,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红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度量衡;在行动上坚定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新发展理念系统贯穿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坚持用创新的精神推动红河新发展

突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主题,着力打造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和现代烟草产业体系,把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样板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模化标准化高品质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突出浙江大学多学科建设优势,进一步深化拓展合作领域,聚焦云南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促进浙江大学优势科技成果在红河州转移转化。

发挥红河生物资源比较优势,加速以灯盏花、龙血竭等药材为基础的创新中药研发,加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建立红河州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交易信息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红河分中心建设,引导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与红河州生物医药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

坚持用协调发展的方式解决红河发展不平衡问题

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积极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弥勒泸西一体化和建水石屏“一湖两城”为两翼,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前沿,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名片,以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以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符合红河实际、凸显红河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做强“中心”、做大“两翼”、做活“前沿”、做靓“名片”、做美城乡、做优“四带”,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让各地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实现更合理分工,努力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为红河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把弥勒泸西一体化和建水石屏“一湖两城”打造成为红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把南部6县打造成为红河高质量发展的成长区。

坚持用绿色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红河

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坚定不移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继续为云南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增添红河光彩。在把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红河样板基础上,推进开远市、弥勒市等有条件的地区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城市面山通道生态修复、城市公园绿地等绿化生态工程建设,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绿色效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异龙湖、红河、南盘江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现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加快个旧、建水等地区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以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的治理效能提升滇南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质量。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付出代价,形成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坚持用开放的举措支撑红河发展新高地

立足开放进入“自贸时代”,主动服务和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全面开放、三区联动、市区融合、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营造更优开放发展新环境,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紧紧围绕将红河片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三个定位”和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物流“四个重点产业”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加快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新基建”等配套服务设施,扎实推进147项试点任务落实见效。实行好“三区”联席会议制度和口岸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三区”公路、铁路等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三区”在政策、产业、招商、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方面的优化整合。加快推进滇南中心城市与综保区、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与河口国门城市深度融合,努力把金水河口岸打造成国门口岸特色城镇。用好用活开放平台政策,有效推动13县市与“三区”开展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充分释放开放平台作用。

坚持用共享的理念引领红河民生事业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和期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技能提升行动,实行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稳住就业基本面、兜住就业安全网,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高中教育普及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支持州域高校内涵式发展。深入实施健康红河行动,织牢基本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精神文明共创、社会文明共享,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红河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塑造文化品牌,讲好红河故事。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