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合奏“四生”曲 十谢共产党】生产曲:走活棋局富口袋

作者:宋文 杨红伟 倪琴 常玉选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4-19 15:19:41

微信图片_20200416112905.jpg

  红河县96%的国土面积均为山地,海拔从259米到2746米。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的哈尼族群众,都有一部先祖迁徙史,或为逃避战乱,或为摆脱饥荒,一头扎进深山构成的天然保护屏障之中。然而,山脉纵横、山高沟深如桎梏一般,将他们与外界分割,阻碍生产的发展,久困于贫。

  干热河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的现状,让迤萨镇勐龙村党总支书记白福一度“望山兴叹”:“一年到头只种一季水稻,冬春季节土地是闲的,人的肚子是瘪的,口袋也是空的!”

  贫穷的滋味,是刻骨铭心的饥饿和寒冷。看着一家人吃不饱,垤玛乡垤玛村委会的李沙陆带着兄弟外出讨生活:“没一技之长,吃尽各种苦头!”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442.jpg

曾经的红河县

  通村那条泥泞山路一直刻在乐育镇龙车村村民李长学的记忆深处:“得了一场重病,人背马驮出村,走七八个小时才到县城,太遭罪!路不通,别提发展生产了……”

  新时代的太阳,照进高山峡谷,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激活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451.jpg

自然棕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整理棕丝片

  面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8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122073名贫困人口”的现状,红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向贫困发起总攻,誓要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让全县各族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美好幸福生活,首先要实现稳定增收!”红河县委副书记赵健忠向记者介绍,脱贫攻坚这些年,红河县围绕鼓起群众“钱袋子”,着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积极探索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新举措,激活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激发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热情。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00.jpg

道路交通实现了四通八达的巨变

  穿河谷,绕山腰,道路建设力度前所未有之大。几年间,乐浪公路、齐洛公路、大架公路及新村、牛多乐、他龙等一批热区产业路相继建成,一张以县道为骨架,外连毗邻县、内连各乡镇、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铺陈山乡村寨和红河谷经济带,打通了群众发展生产的“大动脉”。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06.jpg

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贫瘠大山变绿色产业基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即便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也要在大山的褶皱里,奋力辟出产业新路来!2015年,红河县启动实施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按照“统一总体规划、统一热区品牌、基础设施配套一片、土地流转一片、招商引资一片、产业结构调整一片”的“两统四片”综合开发思路,一座座大山被开垦成层层叠叠的均整台阶,库博公司等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成千上万株芒果、柑橘、柠檬、香蕉苗和绿化涵养林木在土里扎下根,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渠和自压式滴灌管网让每一株植物都能“喝”到水,开出花朵、结出果实……几年间,30万亩红河谷热区的崇山峻岭中,发展起连片千亩以上热区水果种植大户和企业30余家,年出产热区特色水果14.5万吨、有机蔬菜11.6万吨。整个区域从干旱荒凉的山梁变成绿树成荫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万余群众通过干热河谷综合开发脱贫。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11.jpg

勐龙泥鳅育苗中心

  科研力量注入产业之中,县委、县政府先后与世界农用林中心、中国林科院、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鱼业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研发水产新品种,成功培育10余个农林生物种苗,并引进龙头企业建成牛多乐梯田鲤鱼和勐龙泥鳅育苗中心、禽苗孵化中心、小黄牛繁育中心、种猪仔猪培育中心、农林生物工厂化育苗中心、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六大中心”,形成产业扶贫矩阵。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16.jpg

沣圃园畜禽孵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29.jpg

水产育苗中心

  一种模式将贫困户紧紧“吸附”在产业上——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政府建立“五个一”工作模式,引导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贷款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实施扶贫项目。15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库博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4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菌棒加工企业合作共赢……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25.jpg

牧野小黄牛养殖中心

  县委、县政府积极创建云南省金融扶贫示范县,投放金融扶贫贷款1.9亿元,带动39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热区水果、木耳等种植业和生猪、田蛙等养殖业……

  电商零售“上山下乡”,县委、县政府在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建立销售渠道,众多农产品纷纷“触网”热销,走向全国消费市场。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39.jpg

等待装运发货的沃柑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43.jpg

电商助力深山特产成网红产品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就业扶贫力度加大,13个乡镇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站和劳务合作社,实现88个贫困村和3个社区就业扶贫信息员全覆盖。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利用沪滇扶贫协作合作交流,打造“红河嫂”劳务品牌。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21628户42830人,贫困劳动力人口转移就业率达72.53%。

  “兴产业、促就业”的落棋布子,打破了红河县山乡原有的单一产业结构和群众落后的生产方式,也激活了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559.jpg

扶贫科技培训

  昔日的贫困山乡,有人起早贪黑,有人勇闯新路。

  借助产业发展的势头,白福带领村民将种植模式从“稻—稻”轮作转型为“稻—菜—菜”轮作,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新型致富路,创下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不足千元到突破9600元的奇迹。

  李沙陆不再漂泊,回到家乡创办养猪场,辐射带动该乡72个自然村发展滇南小耳朵猪养殖,吸纳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入股合作社,村民“我要富”的实干精神也被激发出来……

微信图片_20200416142620.jpg

少数民族群众用歌舞表达幸福生活

  通村公路蜿蜒延伸,条条道路连接产业基地,村庄面貌日日新,幸福洋溢在李长学脸上:“新盖了房子,有了收入,日子天翻地覆!”说着还不过瘾,李长学唱起了《十谢共产党》:“五谢共产党,走路把你想,以前走的羊肠道,现在道路宽又广;……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交税,现在免税还补偿……”

  在李长学的歌声中,记者看到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群众,已迎来了从“吃饱穿暖”到“发家致富”的蜕变。红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