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2019年脱贫攻坚大会战“红河故事”分享

作者: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9-10-18 01:42:07

10月17日,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当天,我州在蒙自举行的脱贫攻坚大会战“故事分享会”上,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涌现出的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典型人物分享了他们的脱贫攻坚“红河故事”。他们勇于担当、扶贫济困的感人事迹鼓舞着我州各级干部群众,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不忘初心 讲好人生故事

21.JPG

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获得者、原红河日报社记者 丁莲

丁莲是原红河日报社的一名民生记者,因常年坚持在最基层报道群众疾苦,并给予他们无私帮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贫民记者”“好人丁莲”。

2012年10月15日,丁莲在给红河县架车乡932名贫困学生送爱心款时,得知当地大浪施村67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每天清晨5点多就得起床,到距村子3公里以外的乡政府所在地上学。山道曲折,陡峭难行,更难的是孩子们经过大浪施河时,只能从仅有8根竹子连成的“桥”上过,每到雨季,危险重重,甚至有人和牲口被冲走过。当地除留守儿童外,村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过这样的“桥”更加危险。第二天凌晨5点,丁莲就在白校长的带领下打着手电筒,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陡峭山路上。当她看到孩子们走在8根竹子搭成的“桥”上摇晃着几乎摔下去时,不由流下泪水:“孩子们上学实在不易,我一定要帮帮他们。”回到家,她立即发起捐款,全国多省多地的人奉献了爱心。2014年2月,长32米、净宽1.2米、高4米的人行铁索“爱心桥”建成。截至2019年8月16日,经她发起捐款,或民间主动联系后建起的“爱心桥”达18座之多,一条“爱心路”于2016年6月28日竣工使用,这些桥和路帮助了无数贫困同胞,多少人流下热泪。通过她一对一助学达几千人次,她本人先后持续资助贫困学生20多名,带动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及省内的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群众把她当亲人,孩子们叫她“丁妈妈”,有的孩子干脆叫她“妈妈”,在他们的心里,丁莲就是妈妈一样的亲人。

丁莲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正如她所说:“初心不改,尽力而为。”她会尽所能为贫困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还多次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感恩所有给予我表达爱的机会的人,感恩所有心中有爱的人。”2015年,丁莲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点评:

丁莲同志20年矢志不渝,心系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发起帮贫、助困、助学、修桥、修路等多项义举,2015年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一名村支书的脱贫致富路

22.JPG

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扶贫好村官代表、蒙自市老寨乡老寨村石头寨小组党支部书记 万媛华

过去的石头寨真的很穷,住的是泥巴房,走的是泥巴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村里没有更好的产业,为了生活大部分年轻夫妇只能外出打工,蒙自市老寨乡石头寨村党支部书记万媛华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石头寨父老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之路。

石头寨村山多石多土地少,人均不到0.13公顷地。村里曾尝试发展过姜、芋头、三七、烤烟等很多产业,但都没能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种植姬松茸能赚钱,万媛华就带着一些党员群众去考察学习。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后,发现老寨乡适合种植姬松茸。但是,种植技术怎么办,销售问题又怎么办,发展的资金又如何筹措?经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石头寨成功与石屏福源菌业公司达成“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支持”的合作模式,签订了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按保底价进行收购的合作协议,彻底解决了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两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又成功争取到蒙自市农商行“5+5+2”特色农业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顺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石头寨姬松茸大棚迅速发展到63个,2019年实现收入370余万元,带动村内及周边村寨26户贫困户参与发展,实现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万媛华的初心就是带着石头寨村的群众发家致富,让村庄越来越美丽,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点评:

万媛华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委、政府不失望、让企业老板不失望、让参与群众不失望,这就是她的初心。从一个小小的村庄可以看出,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特别是像她这样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榜样。

把群众当亲人 拿驻村践初心

23.JPG

脱贫攻坚一线代表、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王佩洪

王佩洪是州政务服务管理局职工,2018年2月到单位定点帮扶的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2018年6月24日,白石寨冉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普木公家的房子在泥石流灾害中受损严重,无法居住。王佩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走,在公路边为他家找到了一块空地,帮他协调了砌挡墙和浇筑地脚圈梁所需的5吨水泥,但当他付清了地基款和购买了挡墙石,请工浇筑好地脚圈梁后,手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房子无法继续往上盖了。普木公很着急地找到王佩洪。已经入冬,如果再不盖,他们家怎么过?王佩洪想出了一个主意:村委会旁边有个小崔建材经营部,他和老板崔小住的关系还不错,于是王佩洪带着普木公去找崔小住,并为普木公担保,崔小住同意赊给普木公15000元的建材物资,有了这些物资。普木公就可以建房了!2018年12月21日晚,崔小住气冲冲地找到王佩洪,原来是普木公拿到了贷款,却没有先还给崔小住,而是先支付了请工款,并购买了浇灌房顶所需的物资。于是王佩洪请普木公来到村委会进行调解,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成和解,普木公先还5000元,剩下的10000元等D级危房拆除重建的30000元补助款下来后再还。普木公家终于在春节前夕搬进新家,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拿驻村践初心,才能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

点评:

王佩洪同志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善于总结和思考,他写的《十件小事告诉你,驻村队员为了啥》文章,让人看后深受感动。他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时间并不长,但很有代表性,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不在于时间长短,关键在于用心、用情、用功。

拉祜寨村的脱贫攻坚之路

24.JPG

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队员、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丁家喜

丁家喜是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和队员在走访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时发现,虽然群众的房子盖起来了,但村民仍固守原始的丛林生活,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技能低下,头发不理,指甲不剪,连简单的做饭、刷牙、洗衣都不会。加之“整村式”的恶习陋习,致使大部分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能力,不种粮食,不种蔬菜,不养家禽,缺吃缺穿,生活无着落、没保障。

为了革除恶习陋习,丁家喜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成立专项综合整治工作组,明确专人手把手教他们剪指甲、刷牙、洗衣、做饭等生活技能,革除他们的生活陋习。采取“小手拉大手”行动,开展“校园受教+家庭宣传”,向村民普及生活常识。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培树他们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的“五爱”精神。组织群众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阴雨天组织唱歌、看电影等,并定期不定期组织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他们的体能增强了,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了,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发展生产,丁家喜和队员们教会村民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蔬菜等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又为每家购买两头猪、10只鸡让他们饲养,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实施短平快项目,发展黑木耳0.8公顷,榆黄蘑0.67公顷。培植后续产业,发展高原梨1公顷,种植茶叶11公顷。现在的拉祜寨群众有了自己的房子、产业,有了“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预计今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实现了“一步跨千年,融入新社会”的巨大变化。

点评:

丁家喜同志秉持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其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一起着力推动该村群众革除恶习、发展生产、结束“棚居”生活,走向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辛勤努力下,啃下来了。

坚守公路人初心使命 履职尽责助力脱贫攻坚

25.JPG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红河公路局党委书记 刘小丰

红河公路局接到扶贫任务后,快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脱贫攻坚小分队并驻扎元阳县新街镇大瓦遮村委会开展工作。当时的大瓦遮村整个村子“脏乱差”,3米宽的进村道路七弯八拐,下雨时塌方沉陷,村中到处稀泥、粪便、垃圾;贫困户几乎家徒四壁,房屋漏雨,墙体开裂,许多人家人畜混居,室内杂乱无章,步入家中气味怪异,甚至无处落脚;加上村民们大多数只会说哈尼语,不会讲汉语,交流沟通很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红河公路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筹积资金100万元、水泥400吨用于道路硬化和房前屋后硬化。在农危房改造工作上,最突出的困难来自于贫困户根深蒂固的思想。大瓦遮村的高文昌、高文兴2户贫困户,房屋都是C级危房,但两家人一直以今年不适宜动土的说法,拒绝加固改造。高文昌常年外出打工,他85岁的老母亲独居在家,施工人员两次把水泥背到了他家门口,都被骂走。刘小丰和他沟通4次,并在进村时买被子给老人家,加上小分队和村干部多次进其家沟通,最终同意加固改造并已于8月完成。高文兴老两口已近60岁,在房前屋后硬化项目实施前期,一直不同意动土,因语言不通,对于小分队的到访一直很抵触。后经多次沟通,刘小丰进村时会为其家中小孩买点糖果、中秋送去月饼等,老人家态度逐渐软化,使房前屋后得以改造完成。截至到9月30日,红河公路局共完成了40户挂钩贫困户的危房加固改造工作。

再次走进大瓦遮村,道路不再是垃圾遍布;挂钩贫困户歪歪倒倒的房屋得到了加固、改善,房前屋后硬化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猪、鸡等牲畜“各就各位”,群众住进了安全房,迈进家中,生活用具等收拾得整整齐齐。

点评:

每个单位都派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但是要把定点帮扶工作,特别是每个干部的挂钩帮扶工作做好,还得创新方式方法。红河公路局在把干部职工一轮轮组织下去,又从单位上再组织一个小分队,相当于加强班、加强连,驻村开展工作,卓有成效。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讲好红河自然资源故事

26.JPG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 庄斌

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岩际村、脚弄村和红河县阿扎河乡阿扎河村、垤施村是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的挂钩联系点。早在2016年,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就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扶贫,但这种“输血”扶贫方式收效不大,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局党组决心实打实地从一件件细小的事抓起,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干起。

这几年,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协调社会帮扶的100多万元物资,为群众建起街道照明、道路硬化、村民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同时,组织牛角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想干愿干的“明白人”“带头人”16人,远赴广西学习荔枝种植及管理技术,并在牛角寨镇进行近6.67公顷无核荔枝示范种植,引进持续性技术支持指导服务。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向上争取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2个,投入资金3175.14万元,有效保护4623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土地整治项目4个,投入资金3558.3万元。新增粮食产能115万公斤,项目区群众新增人均收入220元/年。全州编制并获批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安置方案50个,节余指标面积1000余公顷。目前,完成节余指标流转300余公顷,产生收益14.2658亿元,其中,元阳县2.3361亿元,红河县2.141亿元。

回想当初,对比当下,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的挂钩联系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劲头更足了、腰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局党组也由衷地感到开心和欣慰,更加有信心、有底气、有决心、有能力发挥好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行业优势,打赢这场脱贫攻坚大会战。

点评:

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干部职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从小处着手,精准施策,而且很扎实、很到位履行了行业扶贫职能职责。单单是从土地增减挂钩这个政策,怎么把它用活、用足,他们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具体指导帮助每个县市编制方案,向上争取资金,发挥了很大作用。

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

27.JPG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 谭莉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泸西县旧城镇瓦舍村有一名贫困户叫毕建明,老实勤奋,但因缺少技术、缺少资金,再加上他的妻子王玉英一级残疾,多年来一直只能从事传统粮作种植,广种薄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公司知道情况后,及时与他联系,免费为他搭建了蔬菜大棚4个,并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多次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发展蔬菜种植。在公司的帮助和毕建明自身的努力下,他家的人均纯收人从2014年的2460元,提高到2016年的12480元,2018年实现收入6万余元。在公司基地还有一个叫张红芬的贫困户,其家庭共有5口人,她老公肾上有毛病,不能干重活,家庭收入只能满足孩子的生活费,学费都要靠贷款,住的房子也是危房,没有钱修缮。她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经营,并到公司基地打工,脏活累活总是第一个争着干,逐步成长为基地临时工小组长,2014年月收入2000元左右,2016年成为小组长后,工资涨至39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他家2016年家庭收入达68000多元,并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实现了脱贫。像张红芬这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经营的贫困户有450多户,土地流转后又到公司务工的贫困户有66户。2018年,公司向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租金380余万元、务工工资430余万元。

除了这些产业扶贫外,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公司开展了“雏鹰高飞”援助工程,资助23名泸西籍孤儿到海亮教育集团学习生活。目前,公司资助的这些孤儿有些已经高中毕业后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有些已经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点评: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等方式帮扶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利用企业资源帮助23名孤儿实现就学,充分体现了企业在脱贫攻坚这一事业中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李玉清)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