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乘扶贫之风 筑教育之梦

——苏州大学志愿者走访云南蒙自市鸣鹫乡村,发放贫困助学金

作者:吴逸群 尹佳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9-08-22 19:55:47

W020190820472193229369_600.jpg

走访调研

8月5日至8月12日,苏州大学北回归线爱心团队携手蒙自市爱心协会和广东一心公益基金会,赴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鸣鹫镇调研,并参与发放贫困学子助学金活动。

在此次调研中,团队成员走访多个家庭,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对受助家庭现状和学生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应。

身虽病痛 为父则刚

第一个受访家庭是鸣鹫镇鸣鹫村的曹卫辉家,一下车,一幢用砖石简单堆砌在公路边的小平房映入眼帘,几块老旧绿色的塑料布即为它的屏障。曹卫辉的父亲掀开塑料布招呼团队成员进门,家中只有两个卧室浇了水泥地板,其他都是直接暴露在外的泥土地。由于准高三生暑假期间补课,曹卫辉不在家中,只有父亲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

在同行的猛拉村委会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队员张超超同志与曹父寒暄的过程中,我们才得知,曹爸爸患有慢性白血病,四五年前治病花了两万块,现在需要终生服药。曹父坦言道:“我和妻子外出打工攒的积蓄都花在给自己治白血病上了,而且家中两位年迈的老人身体也不好,孩子又要上大学,整个家庭入不敷出。自己根本不敢去医院里开药,治疗白血病的进口药更是不敢想,每个月花100元吃草药基本维持现状。”可当谈到上高中的儿子,曹父脸上马上洋溢出笑容,他说:“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让孩子上高中,只有上了高中才有可能进入大学,自己辛苦一辈子也要让儿子有大学上。”曹家在2017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去年收到政府危房改造6万元的拨款,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又有了一线之机。

W020190820472198677264_600.jpg

走访调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梅,一个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孩,心善的外婆把她抱回家中,而她的父母却选择离开。外婆只能独自抚养,而这一养就是17年。我们把车停到王梅外婆家下面的乡村小径,徒步爬上青草遍野的山坡,走了好大功夫终于到了她家门口。一头瘦弱的母牛和依偎在它身边的小牛随即映入眼帘,母牛怕见生人,鼻子里不断发出嗡嗡的哼叫声。这时,王梅外婆出现了,典型的高山民族妇女装扮,包裹着头巾,脚上缠着民族纹饰的护腿。她拍打母牛的背脊以便让它安静下来,随后从屋子里拿出几把蒙着灰尘的木头小板凳给我们坐。她说自己没有什么收入,就靠每年卖两条牛挣几百块钱,大多还是靠政府的养老资助金。而提到外孙女王梅,老人的眼眶不经开始湿润,她说:“王梅是个很懂事很刻苦的孩子,初中高中都拿过学校里的奖学金。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但钱仍是一个大问题。”外婆说:“她利用每一个假期时间打工赚钱,之前给石榴园套袋,一天80元,现在去帮忙搭大棚,收入会更多一点。”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子,听到她的故事就会让人想起那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正应了她的名字,王梅。

山林田野中仍有梦想

鸣鹫镇新寨村的王家,哥哥王周德在蒙自一中读高二,妹妹王炫芬在鸣鹫中学念初二。王家靠务农和采摘草药为生,王周德当天去地里摘菊花(药用)以便赶上市集卖个好价钱,王母听说最近马蹄菜紧俏,可以卖4元一斤,也从山上采了一背篓,虽然菊花每周可以采摘一次,但是这个四口之家年收入仅有2000——5000元,两个在上学的孩子的学费无疑是整个家庭最大的开销。

王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得到政府补助重新盖了新房。当提到政府的精准扶贫项目,王父笑着说,这对他的家庭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对于妹妹享受的“三免一补”政策,他也是赞不绝口。当志愿者问到王炫芬,假期的时间如何安排时,她羞涩地回答:“多数时间是在帮爸妈干活,有闲暇的话会看电视。”她坦言,相比于高中,她更想上职中,“到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可能过大,我不一定能和城市学生竞争。”然而王父却说:“只要女儿考得上高中,自己一定会支持她直到她考上大学。”

在这次调研中,团队成员亲身走近贫困学子家庭,收获满满感动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精准扶贫的效用和教育扶贫的意义。当然,除了政府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也在行动。志愿协会每个月500元的助学津贴,虽不算多,但也为这些孩子追求自己的学业梦想增添了可能。我们相信:只有政府助力,社会合力,才能让山区贫困学子在求学与受教育之路上会有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李玉清)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