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风雨同行——我与《红河日报》】《红河日报》上的“豆腐块”

作者:李成明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0-06-23 11:17:47

  打开保存已久泛黄的《红河报》,看到一份1991年贴有汇款回执单的第一篇自己的“豆腐块”新闻。勾起了我30余年来沉迷于习文弄墨,班门弄斧,初心不改的业余撰稿经历。是《红河日报》扶我走上这条理想之路,让我享受到人生的自信与快乐。

  走进记忆之门,推开岁月之窗,穿越时空隧道,寻觅难忘人生。多少的人生追求,在渴望与付出、耕耘与播种、成功与失败中走来,始终以自信的力量走过了人生的一道道坎,实现了一个个人生的梦想。忘不掉30余年来《红河日报》伴我成长的难忘经历,更忘不掉那些曾经默默帮我修稿、校稿、用稿和给予关爱鼓励的编辑。

  我是从红河南部衷牢山走出来的哈尼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9年通过民办转公办考试到绿春县半坡乡一个偏僻的小学任教,1983年调乡文化站工作,1985年调回离老家最近的大水沟乡文化站工作。记得卸教从文的那天起,第一次遇见《红河报》的印象,她是四开小报,乡邮递员送到我们手中,最快也要八九天的时间。

  《红河报》成了我阅读中的首选报和最好的精神食粮,一直爱不释手。我会在第一时间翻看一遍,再反回来细细研读自己喜爱的文章,养成了每期必看的良好习惯,也慢慢成为我工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有时,下乡或出差回来,定会到单位办公室,在一沓沓的报纸中找到自己还没翻阅过的《红河报》,看看有没有自己喜爱的文章,好的期刊会拿回家里去看,久而久之,在不断的阅读中产生了做一名业余撰稿人的梦想。

  从1990年3月开始,我到乡邮政所买来8分钱的邮票和一分钱的信封,再到供销社买来标准的稿件信笺,着手学写新闻稿件。按照《红河报》上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语文基础,从小小的“豆腐块”新闻写起,开始了“爬格子”“学走路”的人生“书山笔路”。有的稿件边学边写,边改边投《红河报》,不知翻浪过几本汉语词典。初出茅庐的我,多少次的投稿和期盼石沉大海,但我不灰心、不退缩、不放弃,把《红河报》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贴在一个装订好的记账本纸面上,好的期刊会整版保存起来,作为自己反复学习借鉴的样本,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努力中继续投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1年1月8日《红河报》第三版“政文·社会”栏目,一篇题为“大水沟乡:一个街天两桩事  由人思考由人议”的“豆腐块”新闻稿件见报了,自己手写的稿子变成了铅字版,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感。在乡上要好的朋友或领导,看到后都会给我赞扬、鼓励和打气,从此,我在《红河报》上有了第一篇,就有了第二篇、第三篇……

  “人生风雨路,苦难伴彩虹。”在42年的工作生涯中,从一名小学教师、文化站长、外贸公司秘书、电力公司党办主任,到退休,我是《红河日报》的受益者之一。更让我激动的是,在2015年5月的一天夜晚,我站在州府蒙自长河天骄小区新居30层落地窗前,夜光中偶然看到五大中心显眼的“红河日报社”5个高大鲜红的行书大字时,心里感到十分的惊奇。啊!这不就是把我从“豆腐块”扶上创作之路的“老伙计”吗?伴我走过30余年的红河日报社址就在我眼前,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种巧合,也是命中的一个注定。昔日远在天边的红河日报社,如今就近在咫尺,我在感慨中看着她,她向我暗示出一种博大的胸怀。

  弹指一挥间,《红河日报》已是春华秋实40载,我那小小的“豆腐块”,永远是我心中无形的动力,衷心祝愿《红河日报》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