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溪河湿地公园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旅游新兴业态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弥勒市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深入开展“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中,大胆破除旅游产业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发展全域旅游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旅游+”模式,走出一条“四重加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加速度”的路子。
“目前,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据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玲介绍,大讨论活动开启后,文旅部门一方面采取“局机关集中学习讨论+下属单位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调研,学习对标先进,为旅游产业发展“号脉开方”,汇聚发展动力。
“旅游+文化”
好戏连台唱不停
“文旅融合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曾虎龙在谈起外出学习的感受时颇有体会。思路一变天地宽,凭借热情欢快的阿细跳月、寓意深刻的纹饰图腾、别具风格的房屋院落、激情四射的摔跤斗牛等文化产品,如今的可邑小镇,每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弥勒市城市发展集团景区运营负责人陈星照介绍,该市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把城市建设和延续地方文脉统一起来,先后建成髯翁森林公园、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秋雨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文旅业态更加丰富多元。
“旅游+产业”
观光增收两不误
“以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在园区内打造体验游线及参观游线两大特色路线,实现产在园中、游在园中。”弥勒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龙斌在介绍园区未来的发展时难掩激动。不只如此,在弥勒东风机场,随着一架架飞机的腾空展翅,通用航空所带动的相关产业和新兴业态,也将蓄势待发。
“旅游+”模式不仅限于工业领域,在农业领域也早与“三农”紧密融合。最近,在弥勒市小太平村,普敏夫妻经营的农家乐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妻子要守着电话和电脑,随时接受咨询、处理订单,普敏则在厨房和餐桌间往返,依据游客订购套餐及时备好食材。除了食宿,他的杨梅园也是个好去处,拍照观光、入园采摘,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玩法。在文旅局的规划指引下,现在的小太平村,有民宿客栈、农家餐饮、湖畔美景。
贺玲说,借助大讨论活动解放思想的浪潮,弥勒市立足工业和农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突出特质,通过“旅游+产业”模式,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轻型载人飞机拓展低空旅游发展市场,打造集田园观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带,不断创造旅游收入新的增长点。
“旅游+生态文明”
因地制宜发展后劲足
“良好的生态占尽发展旅游先机。”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昂丽华说,弥勒市立足美丽县城建设,以水为魂,做活“水文章”,着力塑造山水田城城市特色风貌,先后建成湖泉生态园、甸溪河一期等城市公园,极大改善了城市旅游生态环境。
变身后的甸溪河就像一条美丽画廊,清香怡人的荷花、碧波荡漾的水流、闲庭信步的鸟儿,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温泉水滑洗凝脂,出水芙蓉赛西施。”好环境涵养好水源,温润如玉的泉水成了游客必体验项目……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市区大大小小的河湖,每一项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