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作者:黄祺芫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1日 08:55:1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这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畅销书。卡勒德·胡赛尼怀着对其祖国浓郁而深厚的感情,以朴实无华、温暖细腻的笔法娓娓描绘了一个与我们认知和想象完全不同的阿富汗国家及其生活在这个古老而悲惨国度里的人民的日常生活画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给寒冬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人的心间顿生暖暖的感动与悲怆。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而又陌生的国度——阿富汗斯坦。这个国家常年战乱,历经君主、共和、外国入侵、极端组织掌权一系列国家动荡与战争,是一个苦难的国度,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极其悲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围绕主人公阿米尔一家及其仆人兼好友哈桑一家的生活与命运展开。阿富汗一直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就是一个深受宗教歧视的人物,尽管阿米尔的父亲待哈桑一家如亲人一般,但仍然改变不了外界对于哈桑是仆人的看法。阿米尔因为一直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对哈桑心怀嫉妒,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他目睹坏人强暴哈桑的全过程而没有拯救他,辜负了哈桑对阿米尔的一片真心。自此之后,阿米尔因为内心的煎熬,因为国家的战乱和父亲逃离了阿富汗,移居美国,阿米尔虽然逃离了过去生活的地方,却逃离不了自己内心的罪恶。多年后,阿米尔决定重返故土,只为赎罪。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了父辈的恩怨纠纷,知道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后,阿米尔决定弥补自己的罪责,他克服千难万险把侄子带到了自己身边。

  《追风筝的人》以清新自然、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它之所以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救赎问题,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其实,人性的救赎才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在这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风筝是具象征性的,在主人公的童年时期,风筝隐喻自由、自责、期盼父爱的生活状态。风筝在天空中飞翔,象征着阿米尔和哈桑一起度过的如影随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阿米尔作为一名大户人家的少爷,由于自己的出生给母亲带来的灾难,造成阿米尔认为这是父亲恨他和不喜欢他的原因,内心总是充满罪恶感,长期无法摆脱自责的困扰;这些困扰导致他做事唯唯诺诺,跟父亲的性格迥然不同,无法满足骁勇善战的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在主人公的少年时期,风筝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征。风筝大赛中,哈桑牺牲个人的尊严为阿米尔取回了最后那只风筝。然而阿米尔的内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折磨着,为自己的自私、懦弱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不存在的偷窃行为,不顾阿米尔父亲的劝阻,执意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26年来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在主人公的不惑之年,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一个夏天的午后,父亲生前的好友拉辛汗打电话给阿米尔,告诉他,哈桑和阿米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并给他指明了方向:“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最终战胜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他带回美国,收为养子。这是他在成长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主动采取行动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而非逃避。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对希望的一种寄予。

  风筝是这部小说的主线,以风筝开头,也以风筝结尾,首尾呼应,完整地讲述人生中人性本真、背叛与救赎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爱情、友情,正直、善良、诚实、忠诚等触及心灵的人性之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让我们像阿米尔一样去追逐自己内心的那只风筝吧,顺着风筝的足迹,无畏前行,与风筝共舞。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