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红河‖一路惊天(六)(尾篇)

作者:路人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 15:38:50

地质学家在勘探工作中的一种思路是,地下的矿藏会发散到地表的各种介质中,比如发散到岩石、植物和水中。我在探访滇南抗战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发散,滇越铁路的抗战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了整个滇南地区人民的抗战,包括少数民族的土司、头人、民众。

1942年,侵占越南的日军突然增兵至10多万人,大有沿滇越铁路北犯之图。5月,红河南岸的土司们,相约来到蒙自会见卢汉。他们告诉这位总司令,作为红河儿女,他们也有抗倭之责,请求组建边防抗日游击队,以防日军突然来犯。卢汉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任命纳更土司龙健乾为边防游击队总司令,犒吾卡土司龙鹏程、猛弄土司白日新、敦厚里区长普家喜为副司令,同时发给部分枪支弹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支边防游击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日军在侧,让白日新等土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邀约思陀甸土司李呈祥、迤萨士绅姚虞卿、溪处甸土司赵桂生、瓦渣土司钱祯祥、永乐土司帝国泰、厚里区长普家喜,又一次来到蒙自,求见卢汉将军。蒙自南湖之滨,众土司聚集一起,商讨抗战之计,卢汉深感土司们的抗日热情高涨,任命白日新为边防抗日游击队指挥官,授予少将军衔,负责召集组建边防抗日队伍。 

1942年11月,元阳猛弄土司署,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各种各样的鲜花仍然开放在枝头,河沟里的土鸭嘎嘎叫着,丝毫不影响白日新召集的大小土司们的抗日情怀。他们在土司署前面的练兵场而立,呼喊着“协同一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复兴中华已族”的口号,红河南岸边防抗日游击队就此成立,编为6个大队,由各土司任大队长。一时之间,红河南岸的各乡各寨,随处可见抗日标语,人们空闲之余,练兵布阵,时时准备着与胆敢进犯的日军大干一场。

1943年3月,在蒙自召开的一次联合抗战会议上,白日新升任边疆联合抗日游击队司令,加授中将军衔,其余各大队长授予上校军衔,为本地的游击司令。这次会议的召开,凝聚了各大小土司的力量,使整个滇南地区都动了起来,金平的土司也闻讯而至,各个游击司令的管辖区内,凡18岁至30岁的青壮男儿,无不为参加游击队而自豪。

游击队的任务是非常明确的,他们除了配合国军修筑战壕、桥梁、隧道外,还负责收集情报、打探军情。1942年夏天,一名美国飞行员在袭击驻越南日军时,飞机被敌击中,飞行员受伤跳伞,落入一个老箐林中,被当地的苗族、瑶族游击队员发现,立即进行救助,并护送到纳更土司署游击队司令部,又由纳更土司龙健乾派人一路送到昆明,这名飞行员得到及时救护。 

1943年秋,气势汹汹的日军推进到越南北部靠近中国的莱州、勐梭、十二楼、瑶山、南矿一带,不时向中国境内开枪射击,狂妄挑衅。中国军队决定教训他们一下,勐拉土司刀家柱率300余人的游击队,与滇军的一个连配合,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穿过山峰和河沟,向勐梭的日军驻地发起突袭,日军当然没有想到,这里的“南蛮子”也敢动他们。但战斗确实打响了,历时5个小时,日军的一个小分队被毫不客气地被歼灭。之后,游击队撤回金水河桥,与滇军一起严密防守。

这一防守就是3年,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后结束。

滇南抗战的胜利既是滇越铁路的胜利,卢汉作为赴越南河南接受日军投降的主受降官,他和他的部队,也是坐着滇越铁路的火车一路向南的。这条中国最早的国际通道,在日军投降之际,又一次载着中国军人,向世界致意。

责任编辑:目则珠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