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茶车间”激起就业增收潮

作者:卢玉华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 06:27:59

踏入绿春县迷克茶山,葱郁茶园连绵起伏,这片绿色海洋不仅是美景绿洲,而且是乡亲们致富的“聚宝盆”。近年来,绿春县依托25万余亩茶园,让茶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家门口的茶车间”稳稳托起农户的“茶饭碗”。

企业驱动,“内培外引”促就业

为推动茶企蓬勃发展,绿春县巧用“内培+外引”策略。近年来,成功引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并注重精心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全县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至153个,其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20个。企业增多,用工需求大增,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政府投入1320万元,助力13个茶叶初制所翻新厂房、更新设备,茶叶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吸纳工人数量也水涨船高。据绿春县农科局副局长陈钰影介绍:“近年来,在茶企、初制所、合作社带动下,春茶采摘季相对固定务工人员达600余人,比四年前翻了五番,零散采茶工3万余人,日收入150元~300元。”同时,政府与银行开展“百亿送贷、茶叶兴旺”活动,为茶企放贷,不少初制所借此扩大生产,吸纳大量村里闲置劳动力,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增收。

技能赋能,劳务品牌促增收

光有企业还不够,得让大伙掌握一技之长。绿春县组织、人社及农科部门出台方案,打造“竹背篓”绿春采茶工劳务品牌。以绿春县滇龙六贡茶业公司为实训基地,组织村民学习种茶、管护、加工、审评等知识,举办采茶技能比赛。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品牌名气,众多茶企纷纷向劳务合作社要人。截至目前,全县2831人完成岗前培训,在家门口的茶企和茶山实现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茶叶采摘和加工旺季,茶园和初制所热闹得像忙碌的大工厂。农户高兴地说:“以前农闲只能闲着,现在家门口的茶园就是‘就业车间’,每天都有收入,日子有盼头!”初制所的炒茶、揉捻、烘干等工序,需要专业工人操作。当地不少农户参加培训后,成为技术能手,在家门口凭技能上岗。村民李农初兴奋地说:“我带村里几个老乡在加工车间务工快两年了,包吃住,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

合作共赢,茶旅融合促发展

为帮助更多的农户过上富足生活,绿春县充分发挥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成功建成4.5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带动3700户共1.68万茶农协同发展。同时,凭借生态茶园优势,深度融入“旅居红河”规划,力促“茶旅融合”。把马鹿塘新村、迷克山、大水沟乡茶源村精心打造成示范茶企、示范村,串起精品游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使其成为网红“打卡地”。当地村民也从单一的种茶、采茶、制茶模式,逐步向多元旅游服务领域拓展,在家门口端稳“茶饭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