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泸西县白水镇,翡翠般的香葱田与破土而出的玉米苗相互交织,一派生机盎然的农耕景象。这边,农户俯身悉心为新栽葱苗浇灌返青水;那边,覆盖着银白色地膜的玉米地里,嫩芽舒展新叶,与春风共舞。这幅“绿浪叠金芽”的生动图景,正是白水镇推行葱粮轮作模式,推动小香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写照。
香葱田与玉米苗相互交织
凭借肥沃的土壤与温润的气候,白水镇自2014年起深耕香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小香葱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2024年,全镇香葱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年产量超17万吨,产值达4亿余元,带动务工收入1.3亿元。然而,10年连作带来的土壤酸化、板结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产业的发展。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若因过度消耗而失去活力,产业再旺也难以为继。”望着田间泛黄的小香葱,白水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顺学语气凝重地说。
面对产业发展瓶颈,白水镇以葱粮轮作为破局之“钥”,紧扣粮食安全与小香葱产业高质量发展双重目标,打出“政策引导+技术赋能+示范带动”“组合拳”。当地以3年为周期,按照“分步轮作、分类施策”的原则,每年对三分之一的种植区实施轮作。
为确保葱粮轮作工作稳步推进,全镇上下协同联动,成立工作专班,构建起全链条保障体系。镇、村联动全面摸清土地流转信息,规范流转流程,确保“地尽其用”;由农技骨干、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专班深入田间“把脉开方”;通过“院坝会”、典型户现身说法等形式,充分激发农户参与热情。
“我十分支持葱粮轮作工作,先拿出100亩土地作为样板田。”无浪村委会致祥村民小组种植户李小庆在自己的百亩葱粮轮作样板田中,一边为玉米苗浇水一边介绍,“政府不仅提供种子,还组织农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让我们真正实现‘一田多收、用养结合’。”
截至目前,全镇葱地已轮作玉米220亩、豌豆60亩、烤烟220亩。按照计划,5月底前将在巨木、桃园两个村委会轮作玉米70亩。今年,当地计划小春轮作5000亩,休耕2000亩。通过葱粮轮作,白水镇正逐步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