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红河‖鱼他得,松树旁有水的地方

作者:黄光平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 10:20:13 来源:弥勒市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地名是地理空间的标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反应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色。

鱼他得是弥勒市西二镇的一个自然村。从字面上理解,有予他利他之意,有“鱼”则“他得”,而非“我得”,惠及他人,善莫大焉。

在古老的石碑上,我遇见鱼他得的鱼有两种音同字不同的写法。一种是“矣他得”,刻在明万历五年(1577年)立的“清水塘哨兵备道明文”碑上。一种是“以他得”,刻在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的《黄公老大人碑记》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希寿山人段佩琼撰书的《矣他得大寺两耳碑记》云:“矣他得虽曰山寨,乃系张高黄三姓庄所有。崇山峻岭,虽无茂林修竹,幸有池水壮观。”三个朝代不同的碑刻书写,时间跨度247年,到底用哪个字准确,是一道令人犹豫的选择题。

《黄公老大人碑记》錾刻着这样的文字:“始祖黄府老严君,南京印(应)天府生长人氏,为保木(沐)国公来至云南省黄虎寨居住,日后又洛(落)成(澄)江府门口居住,日后又洛(落)清(青)龙街正中,……日后又洛(落)以他得居住。”北碑铭是鱼他得黄姓先祖为南京应天府人氏,明洪武年间(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军徙滇之后多次迁居屯守,最终落脚鱼他得的引证。《矣他得大寺两耳碑记》则明确鱼他得“系张高黄三姓庄所有。”张高黄三姓为汉族,村中老辈人讲,鱼他得这个“崇山峻岭”之上的庄子,是张高黄三个老表共同开发并繁衍生息的衣胞母土。鱼他得起初至今围天然堰塞池塘起居,古有山沟水、龙潭水涌入,山清水秀,盛产野生鲫鱼,因而有“幸有池水壮观”的碑记。

今鱼他得是一个汉彝杂居的村落,其民族构成的改变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居住在鱼他得村东面高山深林之间的彝族阿哲人、阿细人通过搬迁、联姻等方式进入鱼他得,姓氏从张高黄三姓逐渐添增了姜、者、师、段、何、汤等姓,与世居的汉族和谐交融,和睦发展。

这就为语音近似的“矣”“以”“鱼”,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彝族方言口语中,矣、以、鱼、邑、野,意为水,通常指水塘、水池、有水之地。字形的演变,概因口语发音书写形成,矣、以最终定格“鱼”为官方正确书写字形。因此,鱼他得是彝族语言,彝语汉译的意思是:松树旁边有水的地方。

鱼他得,崇山峻岭之上的村寨,有水有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寓意好在。

黄光平,笔名:风影、黄瓜皮、阿诗·依乌阿尔。出生在红河州弥勒市西二镇鱼他得村,因战致残荣誉军人。历经文书兼军械员、干部股股长、局长助理、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弥勒报》总编,文联主席兼《弥勒文化》主编、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等岗位锤炼。系云南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红河州政协特骋文史专家及书画院特聘艺术家。现兼任弥勒市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主任、弥勒市弥勒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