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今日通车——筑就国门通途 助力云岭腾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 18:58:46 来源:云南网

临清高速公路清水河收费站。

  2025年4月28日,一条“巨龙”在滇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昂首腾跃——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峡谷天堑架起“云端长虹”。自2016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立足交通建设,强化使命担当,勇当开路先锋,在滇西南的山水间坚毅行进,战胜了一个个挑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这条凝聚着建设者智慧与汗水的国门通途,将为云南从内陆末梢跃升为开放枢纽注入澎湃动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西南边陲写下壮丽注脚。

  跨越山河 筑梦国门路

  清晨的雾气还未消散,临沧的群山已被汽车的喇叭声唤醒。清水河口岸,货车排着长队,满载着建材、家电及日用百货等待通过口岸奔赴缅甸仰光港。清水河国际GO体验馆里,各国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选购。不远处的山腰上,“中缅印度洋新通道 云南临沧陆路港”的红色标牌格外显眼。

  随着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清水河口岸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从昔日的边陲末梢蝶变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

  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起于临翔区旧寨,途经南美、勐撒、勐简,终点位于中缅边境清水河口岸,全长156.482公里,总投资245.63亿元。这条公路不仅是昆明至临沧至耿马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关键工程。

  通过孟定清水河口岸,中国货物可经缅甸仰光港直达印度洋,比传统路径缩短运距2000余公里,临沧成为云南乃至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直接通向印度洋的最便捷、最平坦、最短的陆上通道。这种时空重构,不仅改写了区域经济版图,更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

  在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中,临清高速公路被定位为“五纵五横一边两网”高速公路网的关键落子。作为昆明—临沧—耿马—清水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将成为云南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关键纽带,助力云南从内陆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为我国西南地区构建起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立体交通网络奠定了基础。

  “临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云南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临清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刘成文介绍,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对云南省而言,临清高速公路是构建东西国际大通道、形成连接两洋战略格局的关键一环。这条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提升云南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地位,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地区产业发展,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临沧,这座古丝路重镇,也将借高速公路之翼,加速向国际化门户城市跃升。临沧地理位置优越,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拥有3个与缅甸接壤的县、3个国家级通缅口岸和19条贸易通道。如今,临清高速公路建成后,临沧至清水河口岸的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将串联起大理至临沧、墨江至临沧、临沧机场、临翔至双江、瑞丽至孟连、永德至勐简、镇康(南伞)至耿马(清水河)7条高速公路,受益群众超过150万人,为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大通道”的发展潜力、培育和发展绿美通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沿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迈上新台阶。

  玉汝于成 勠力攻坚路

  2024年3月28日,王家寨隧道顺利贯通。这一刻,建设者们热泪盈眶。2570个昼夜,建设者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每一次都从泥泞中爬起继续前行,终于兑现了贯通承诺。

  王家寨隧道的贯通是临清高速公路最艰巨的战役,被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第三系半成岩地层地下水含量处于饱和状态,随时可能引发突涌灾害,试验证明含水率超18%时,在高水压作用下极易发生流变,被形象地比喻为“豆腐块上雕花”。8公里的隧道,用了整整7年建设。

  “7年攻坚史,就是一场与地下水的持久战。”临清项目第一施工总承包部总工程师瞿山至今难忘那个惊险时刻:2019年12月5日,右洞进口突发特大涌突,1.4万立方米泥沙汹涌而出,衬砌台车被冲出百米开外。“涌水像决堤的洪水,整个掌子面瞬间变成泥石流,我们用了半年才清理完。”建设过程中,该隧道共发生158次突涌,累计涌出泥沙近20万立方米。特别是2023年突涌86次,平均每月7次。

  面对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以科技为刃,探索出全新施工体系。在强富水段,提出降、隔、堵、排的指导思想,提炼出先降水、重地质、短进尺、弱扰动、强超前、快成环、勤测量、速响应的指导方针,以“地表深井降水+洞内综合排水”为前提,施作117口深井直插地下220米,累计抽排水240万立方米;洞内密排小导管、预注浆等措施构建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为掌子面筑牢安全屏障,实现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预防跨越、从进10米退100米的灾害处置到有序平稳掘进。

  2022年,项目建设迎来转折点。鉴于前期突泥涌水灾害的突发性和反复性,临清高速公路公司总工程师王秋懿带领建设团队重点围绕降水开展研究,采取地表深井降水和洞内排水综合处置。同时大胆提出“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两项基本原则:通过不断改进隧道施工工艺,采用“密管棚+预注浆”稳住风险预防基本盘,辅以“四台阶五步交错创新开挖工法”“局部注浆补强”等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当发生管涌突涌时,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如采取石笼反压、强封闭等应急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化。通过构建风险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轮廓,建立全新系统性施工体系,实现了同类地质730米的年度最快掘进纪录。

  2023年10月,隧道剩余225米时,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隔水层被击穿,地层水位居高不下,形成了“重塑土”地层。攻坚团队一筹莫展时,从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中获得灵感,提出引入微型盾构机施作先行导洞排水方案。2024年6月20日,顶管率先贯通,成功解决了“重塑土”段的掘进难题。

  除了王家寨隧道,临清高速公路的多个重点控制性工程都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大亮山、上军楞等隧道穿越多个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围岩区,面临着突泥涌水、软弱围岩大变形等诸多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建设者们采用动态设计施工原则,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

  绿色为底 绘就生态路

  驱车行驶在临清高速公路上,凤凰木与三角梅交织成绚丽的生态走廊,隧道洞口垂落的油麻藤与边坡紫薇相映成趣。这条穿越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与冰岛茶产地的国门大通道,正以“轻置山水间”的建设智慧,书写着高速公路生态优先的示范样本。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陆路通道,临清高速公路的选线历经多重生态考量。项目直接影响区内分布着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多个重要水源地,选线团队创新运用三维避让原则,即避让核心生态区,采用桥隧绕行冰岛古茶林;避让密集水系,通过高架桥跨越南汀河等河流;避让聚居区,结合“一城两廊两极”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路网衔接。最终,路线与生态敏感区保持300米以上安全距离,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

  施工期间,沿线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项目采取合理选线避让、水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理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护区边缘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对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流入保护区水域,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以王家寨隧道为例,施工采用水平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形成水平“止水帷幕”,有效阻止地下水流失,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隧道开挖洞渣被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成为服务区填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桥梁工程施工中,为避免对水体的污染,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排放量。施工产生的含悬浮物污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弃渣运至指定场所,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对水体景观的影响。

  聚焦“美丽临清,国门之旅”主题,临清高速公路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多色彩和高品位的美丽国门高速公路景观形象。在文化建设中,通过起止点主题形象、服务区、停车区等载体,艺术地展示沿线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中缅边境文化等特色元素。坚持“五美目标”与“六大原则”,推动公路从合格工程向品质工程转变,实现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的跨越,为驾乘人员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临清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也独具匠心。路侧绿化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采用通透式设计,乔木搭配灌木,营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中央分隔带绿化则注重防眩功能与四季景观的协调统一,选用塔柏、朱槿等植物,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在挖方路基边坡绿化中,增加草本植物,提升绿化效果,与主线绿化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廊道。

  匠心如炬 锻造品质路

  临清高速公路不仅是连通内外的大通道,更是品质工程的标杆。建设者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程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保障为底线,以绿色环保为目标,全力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

  在临清高速建设现场,科技之光处处闪耀。临清高速公路引入了BIM技术、三维激光摊铺机、自动化注浆设备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施工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三维激光摊铺机让桥面铺装全幅一次成型,自动化注浆设备将注浆压力提升至68兆帕,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探索出“四台阶五步交错开挖”“大直径深井渗水井”“T型钢管幕”等新工艺工法。依托王家寨隧道建设历程,申报多项专利和新型施工工法,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工程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项目通过严格执行‘三检制’‘首件制’‘模板准入制’等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临清高速公路公司总监理工程师岳锐强介绍,施工单位通过引入智能喷淋养生系统、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等设备,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在桥梁施工中,项目采用了T梁钢筋定位胎架法、三维激光摊铺机等技术,确保了预制梁和桥面铺装的质量。在隧道施工中,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手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障了隧道的安全与稳定。

  通过推行“平安工地”建设,临清高速公路建立了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项目引入了VR安全体验馆、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工地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实现施工安全的全方位监管。在王家寨隧道施工中,项目团队通过地表深井降水、洞内综合排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突泥涌水风险。同时,通过优化通风系统、引入制冰机等设备,大幅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确保施工安全。

  临清高速公路的绿色理念,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生态护坡技术、节能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环境的扰动。项目还将隧道弃渣用于路基填筑和生态砌块,腐殖土资源集中堆放用于绿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边坡治理中,项目采用PCF生态基材喷射技术,为植被生长提供物质基础。一些路段边坡植被覆盖率已超过90%,实现了边建设、边绿化的目标,让高速公路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晨曦照亮国门界碑,货车队伍鸣笛启程,这条国门通途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重要纽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牵引着跨越山海、通向繁荣的新征程。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承韩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