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

作者:红河日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8日 23:20:41 来源:红河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州委九届九次全会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脱贫人口规模大,一定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红河州牢记嘱托,围绕“巩固、拓展、衔接、振兴”谋实策、出实招,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条组织建强、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发展、企业盈利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们要夯实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重点工作;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志智双扶,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持续做好易地搬迁点后续帮扶,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要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拓展教育、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协作帮扶成果;要健全脱贫攻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力度推进低效闲置产业项目盘活调整,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在产业增收、就业增收两个方面持续发力。我们要发挥好产业的基础作用、企业的纽带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机制的保障作用、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从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3个维度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好;要聚焦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能就业、就好业。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土特产”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县城和集镇广泛集聚就业人口;要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治理,持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的覆盖面,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规范有序向乡村流动;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次来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