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夹的成品要求是什么”“你帮我看看这里怎么做”……一大早,元阳县南沙镇南沙村委会排沙村民小组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里,坐满了前来培训五金制作的农户。村民白妹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双手灵活地操作着。“以前想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可家里又离不开人。现在好了,厂子就在‘家门口’,一个月不但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到家里老小。”
村民参加五金制作培训 图片由元阳县南沙镇提供
2024年以来,元阳县制定了扩容增岗就业优惠奖补措施,从招引小商、企业入驻、自主创业、返乡就业4个方面制定了19条“硬核政策”。今年1月,元阳县引进广东佛山明城求精五金厂,盘活排沙村的闲置校舍开办加工车间,制作头盔内衬、窗帘扣件和铁夹子等五金产品。在经过前期培训之后,445名当地农户像白妹一样,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工厂为农户制定了弹性工作制,允许他们领取原材料回家加工,按月称重计薪,这种“家庭办作坊”的工作模式让农户农闲时间变得充实,熟练掌握技能的农户每月可增加收入3000余元,可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排沙村的“家门口工厂”是元阳县就地就近就业工厂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元阳县创新探索“中介回引”招小商促就业模式,通过用好用活劳务中介公司掌握的信息资源,发挥劳务中介“双面做媒”纽带作用,积极吸引外地企业投资办厂,推行在县城“办车间”、乡村“办小厂”、家庭“办作坊”,把劳动力引回来、把务工收入留下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在攀枝花乡,一座座乡村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工坊不仅传承着千年的哈尼刺绣技艺,还为当地239名绣娘打开了居家就业的新天地,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全力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全省唯一一家以服务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元阳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应运而生。产业园择优吸纳20家劳务中介公司和194家用工企业入驻园区,让劳务中介公司充当“红娘”,搭建就业者和用工企业“双向奔赴”的桥梁,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通过“中介引企”招小商促就业,元阳县累计盘活利用闲置资产2.22万平方米,招引“小商”24个,吸纳就地就近就业2754人,推动了更多群众就业从“出远门”到“近家门”转变。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