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加快释放旅居经济增长潜力

作者:侯建宇 尚秋媛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7日 21:39:20 来源:红河网

近年来,云南旅居热度持续攀升,逐步从一种短期消费现象转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旅居经济的重要载体,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为“旅居红河”品牌建设筑牢“居有数量、居有质量、居有规范”的基底,更能通过“串珠成链”,激活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一池春水。

促进全州民宿行业健康发展,要求我们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平衡关系,既要守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安全底线的“正”,也要在管理机制、产业融合、人才培育上求“新”。唯有用系统思维统筹全局,以创新举措破解痛点,才能把红河民宿加快打造成为“旅居云南”的亮丽名片,推动全州旅居经济的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奖扶。制度护航是民宿产业行稳致远的基石。针对当前民宿开办审批流程复杂、监管职责交叉等痛点,一方面要理清住建、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监管职责,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综合管理机制,打通民宿证照办理审批“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聚焦土地与安全两大核心要素,探索村集体土地多元利用模式,完善统一行业监管体系,从根本上破解合规经营的制度瓶颈,不断扩大经营主体规模。要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资金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抵押门槛,给予利率优惠,鼓励国有资本参股、农户以房入股,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减轻民宿经营主体的筹资压力;在建立等级民宿动态复核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制定服务标准、价格透明等行业自律公约,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推动融合发展,聚力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是提升民宿竞争力的“催化剂”。要精准实施“民宿+”战略,依托各县(市)资源禀赋,打造“一域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例如,在元阳、红河等地深耕“梯田民宿”,发展生态体验型业态;在建水、石屏培育“古城民宿”,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在弥勒、屏边等地开发“康养民宿”,拓展森林疗愈、运动健身等功能。文化是民宿区别于标准化酒店的核心标识,要深度挖掘乡土民俗、非遗技艺、地方美食等元素,让民宿成为地域文化的“活载体”。比如,在民宿里展示非遗技艺,举办地方节庆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同时,整合农业观光、研学体验、户外运动等周边资源,设计特色旅游线路,构建“民宿为核、产业联动”的发展生态圈。在品牌营销方面,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等级民宿打造成行业标杆,通过全媒体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住下来、留下来、想再来”。

创新人才培育,厚植发展动能。人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构建“本土培养+外部引进”的立体化人才体系,对促进民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本土培养上,可依托红河学院等本地院校,开设民宿管理、民宿管家等专业,定向培养具备中越双语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联合行业协会,定期举办全国性的经营管理培训、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更懂经营、善服务。在外部引进上,要坚持政策引导与情感激励并重,鼓励乡贤返乡、留乡青年创业、高校毕业生加入,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对获得国家认证的民宿管家可给予就业补助或创业扶持,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在民宿设计、运营、服务各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