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开远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顺利实现“八连冠”。
开远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守“部队在哪里,双拥就做到哪里”的初心,连续22年赴省内外多地走访慰问驻训、执行任务部队官兵和新兵。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2021年至今,累计完成126项军地实事。编撰出版《将星闪闪耀开远》一书,收录开远籍和曾经在驻开部队任职工作过的172位将军和副军职(副部级)以上首长的事迹,让红色血脉深植城市基因……这些不懈努力,是开远“双拥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真实体现。当全省首张优待证落户开远,当获评“全国重点军供站”、云南省“十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荣誉时,全市上下愈发坚定了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致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立起一面军民同心、永续奋进的鲜明旗帜。
聚焦“前线、前沿、前哨”,开远市累计投入1.71亿元打造大黑山万亩训练基地,建成30公里战备通道和3公里专用供水管线;投入450余万元完成军供站维修改造、设备购置更新和环境整治美化,出动民兵700余人次四次对口支援河口县边境疫情防控;健全完善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的军地协调机制,成体系推进拥军支前建设。从战备动脉到生命水线,从民兵驰援到军地协同,以实干浇筑强军根基,用真情铺就拥军之路。
强化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建成8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率先成立全省监狱系统首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和金融系统首家八一特色支行,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部站融合”服务网络。4支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1支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700余名退役军人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续写“退役不褪色”的担当。
持续创新服务保障,首创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开远模式”,实现全省首个档案数字化管理,让老兵办事“零跑腿”。以“十三个100%”兑现庄严承诺:军转干部公务员身份全落实、49名退役士兵安置全保障、8130万元优抚资金全到位,1165人“两保接续”高效办结,用真招实策托举军人荣光。
大力营造尊崇氛围,开远烈士陵园升级为省级纪念设施,76名烈士集中迁葬引发全网519万次致敬。军休所建成星级活动阵地,全州首家实现持优待证免费乘公交。从社保兜底到喜报送达,从子女入学到军属安置,开远以“一卡畅行”的温度,让“最可爱的人”感受“最踏实的幸福”。
国家级媒体240篇报道见证“开远经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崇文小学树起育人标杆。连续多年举办“双拥杯”篮球赛、10届“军地鹊桥会”架起“连心桥”,30张学生贺卡亮相军博展览。与44家企业签订拥军协议,主题公园500块宣传牌构筑精神地标。当军休干部诗歌入选全国优秀作品,当“红军哥”公益视频斩获省级大奖,这座城市的双拥故事既有历史厚度,更富时代新意。
驻开某部投入300万元帮扶宗舍村脱贫,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联勤保障部队医院在全省创新建立“医共体”军地新型医疗委托管理机制,让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服务。2021年以来,驻开部队捐资助学30余万元,3000余名官兵义务献血,千亩“国防林”染绿南疆,120场国防教育浸润童心。从消费扶贫助农增收,到“学雷锋”服务惠民生,驻开部队用“第二故乡”情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力量,让鱼水深情在边疆热土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