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春县三猛乡桐株村委会欧头村,一条蜿蜒于梯田间的古老沟渠静静流淌。这条看似普通的分水沟,不仅是哈尼族梯田农业的“生命线”,还承载了一个山地民族在与自然对话中孕育出的智慧。
曾经,欧头村的梯田因水源分配不均而伤痕累累。干旱时节,几户人家为争夺有限的水流而剑拔弩张,导致田地或干裂如龟甲,或被水浸泡成沼泽。在长老们的召集下,村民们围坐在百年古树下商讨对策,大家意识到:若想打破困局,必须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用水规则。一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修建分水沟,以一种公平、合理、科学的方式重新分配水源。这个决定犹如黑暗中的火把,点燃了村民们丰收的希望。
修建分水沟的过程,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艰苦征程。全村每户派出1名壮劳力,组成百人队伍开山凿石。为确保工程质量,村民们自发监督,从选材到施工全程严格把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赶沟人”制度的诞生:经过民主推选,由经验丰富的老者担任首任“赶沟人”。“赶沟人”手持刻有水位标记的木尺,每日巡查沟渠,用竹筒丈量每一处分水口的流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种传统智慧至今仍在延续,成为维系村寨和谐的重要纽带。
分水沟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村寨的面貌。清澈的山泉水按照既定比例流入每块梯田,昔日的干裂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邻里间的猜忌与争斗也随之消散。如今,分水沟畔已成为村民们交流的天然场所。夕阳西下时,劳作归来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分享种植经验,探讨梯田养护的秘诀。年轻一代在长辈的讲述中,逐渐领悟分水沟蕴含的生存智慧:唯有相互扶持,才能在险峻的山岭间世代繁衍。
随着时代的发展,分水沟的功能早已超越灌溉本身,它已然蜕变成为桐株梯田中一道独具魅力的亮丽风景线。它告诉人们,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这条流淌千年的沟渠,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