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连日来,随着“壮苗行动”的深入推进,泸西县午街铺镇初级中学积极探索特色课后服务路径,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撒尼三弦歌舞引入校园,为课后服务注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让各民族学生在歌舞律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走进午街铺镇初级中学的校园,激昂的三弦琴声与欢快的舞步交织成动人乐章。在彝族撒尼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毕升的指导下,30余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踏响节拍,热情奔放地跳起撒尼大三弦。围观的学生也纷纷加入,一时间,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撒尼三弦歌舞是我们家乡的瑰宝,跟着传承人学习,不仅有趣,还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参与学习的学生兴奋地说。
作为远近闻名的“民族歌舞之乡”,泸西县午街铺镇的彝族撒尼三弦歌舞独具魅力。这项传统歌舞以男女对跳为主要形式,舞步简洁刚俊、节奏欢快激情,兼具强身健体与情感表达功能,每逢节庆,撒尼群众便以歌舞传情,传递友好与喜悦。
为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午街铺镇初级中学将撒尼三弦歌舞纳入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并计划在全校推广。如今,撒尼三弦歌舞已成为午街铺镇初级中学课后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欢快的歌舞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还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校将继续深挖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创新课后服务形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中常开长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