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打造游客“心安之家” 绘就“诗意栖居”新图景

作者:尚秋媛   常一鸣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3日 12:45:15

67d3bbcce4b058e63539ea60.png

图片


在滇南的红河大地,石屏县如同一颗镶嵌在异龙湖畔的明珠,这里勾勒了一幅“一村有院,全州是家”的田园诗画,在这里,游客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将身心安放于山水间的“新村民”。



石屏县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聚焦“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来红河体验最云南的生活”“来石屏过好日子”的目标,深入实践“1138”旅居模式,全力塑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魅力石屏。


在石屏县坝心镇陆来村,上海旅居者许天程夫妇的故事成为石屏旅居业态的鲜活注脚。2023年,这对夫妇租下一座传统院落,亲手将其改造为格桑花盛开的田园小院。清晨骑行异龙湖,傍晚漫步古巷,他们在此找到了“慢生活”的真谛。“这里像一座天然公园,四季如春,村民淳朴,连呼吸都带着自由的味道。”许天程感慨道。



陆来村正是石屏县打造的旅居示范村之一。通过盘活闲置农宅、挖掘历史文化,这里形成了以“湖泊生态旅居”为主题的特色业态。村内不仅保留着百年米轨铁路的历史印记,还开发了农耕体验、杨梅采摘、湖畔骑行等“旅居+体育”“旅居+农业”“旅居+文化”的产业融合模式,让游客既能触摸乡愁,又能感受现代便利。


石屏县的旅居实践并非简单的住宿升级,而是通过“农旅+文旅+体旅+博旅+铁旅+智旅”六旅深度融合,将旅居体验嵌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异龙湖畔的“云上红河艺术美宿”由返乡青年马超夫妇经营。这座融合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民宿,不仅坐拥湖光山色,还与环湖马拉松赛道相邻,成为运动爱好者的“驿站”。辽宁游客杨波夫妇退休后开启了全国旅居的生活,而第一站就来到美丽的异龙湖畔,白天骑行赏湖,夜晚倚栏观星,他们直言“找到了退休生活的理想模板”。


“云上红河艺术美宿”原是一座破旧的传统民居,经改造后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不仅在民宿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通过房屋租金实现了增收。马超说:“我们想证明,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可能性的热土。”



旅居经济的根基在于宜居环境与产业振兴的协同共进。近年来,石屏县深入实施“一湖、一城、一轨、一业、一果、一腔”六大引擎工程,开展“拆临拆违”行动,腾出空间建设小花园、小广场等“五小”设施,并配套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桥乡的“稻香餐厅”“半山童趣场”等业态,将农耕文化与亲子旅游结合,2024年带动农户增收超百万元。


在石屏,旅居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游客能感受烟火人家生活中的怡然自得、历史岁月沉淀下的宁静致远、文人墨客留存的文化印记,他们或在赶集日融入市井,品尝石屏豆腐的独特风味;或在弯街巷道中遇见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听直击灵魂的海菜腔,赏节奏明快的烟盒舞;又或沿着青石板路探寻色彩绚丽的花腰刺绣、精雕细琢的紫石砚、巧夺天工的乌铜走银……



当游客推开农家小院的木门,望见异龙湖的晨雾与晚霞,听见彝族海菜腔在田间回荡,那一刻,“他乡”已成“故乡”。正如许天程所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四季轮转的诗意。我们不是来旅居,而是来生活。”



记者:尚秋媛 常一鸣

图片由石屏县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