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水县岔科镇的蓝莓基地,拇指大小的蓝莓果实见证着一场现代化农业的变革。在这里,现代化农业的“通关密码”正被逐一解锁:地下5G传感网络如同智慧农田的“大脑”,实时监测着蓝莓根系的生长状态;智能水肥系统精准控制着每一滴灌溉量;24小时恒温冷链则锁住了果实的鲜度……
工作人员在对基地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智慧农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近年来,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以下简称“建水供电局”)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对岔科镇的供电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构建基于4G无线公网的乡村“自愈”配电网,大幅缩短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为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保障。
“灌溉时间需精确到秒,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浇水3至10次。”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霄拿起手机,轻轻一点,数百米外的水肥一体机便悄然启动,精准地按照预设的程序,为蓝莓树输送着生命之源。这套通过地下密布的管网,将水肥直接送达作物根部,不仅将水肥利用率提升了40%,还使单位面积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了2.3倍,告别了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
600亩的种植单元,仅需一人便能轻松监控,整个5000亩的基地,总用工量相比传统模式减少了100余人。“稳定的电力供应让地下5G传感网络提高了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一旦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通过手机就能立刻收到通知。”张霄边说边展示着手机上的报警记录。
走进佳裕公司的冷链车间,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在10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中忙碌地分拣当日采摘的新鲜蓝莓,一箱箱分拣好的蓝莓在5摄氏度的冷库里整齐摆放,等待开启它们的“新鲜旅程”。
“稳定的电力供应对我们的生产至关重要,高峰期时,公司的月用电量高达70多万度,而蓝莓种植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极高,一旦断电,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冷库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据张霄介绍,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岔科镇蓝莓基地的年产量高达3500吨,产值超过2.8亿元。
为了保证蓝莓的顺利生产,2024年,建水供电局对岔科镇投资365.4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6.13千米,新增8台真空断路器和1台500千伏安配变,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蓝莓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建水供电局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蓝莓种植基地开展上门服务,了解基地的用电需求,帮助用户检查电力设施的用电安全,排查安全隐患。
稳定优质的电力供应,助力蓝莓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月薪4000元到8000元的工作,还能照顾家里。”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就业的村民许恒如今已在基地工作2年,他告诉记者,目前,蓝莓基地已带动附近县(市)的众多村民就业,月均收入达到6000元。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