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弥勒市充分挖掘非遗资源,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将非遗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中,焕发活态传承生命力,不断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活力。
弥勒市制定非遗保护管理系列文件,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可邑彝族博物馆、蚂蚁哨非遗传习馆、红万村阿细先基示范性传习点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传承人师带徒工作室,健全传承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通过“以奖代补”鼓励传承人开展带徒传艺、非遗进校园等传承活动。目前,全市有非遗名录152项,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75名。
围绕刺绣、卤鸡、红糖、小三弦等非遗手工技艺,弥勒市积极培育市级非遗工坊和非遗展示馆,成立弥勒市糖业协会、民族刺绣艺术协会等,发布《竹园红糖》《调制糖》团体标准,大力发展非遗手工技艺产业,并组织开展非遗展、非遗购物集市、民族赛装节等,让游客把传统卤鸡、竹园红糖、刺绣文创等非遗伴手礼带回家。目前,全市有竹园红糖生产企业及个体商户86家、彝族刺绣手工坊26家、传统卤鸡商家200余家。
弥勒市深挖阿细跳月、爱佐爱莎、阿哲祭龙等非遗元素,推出“非遗+研学”“非遗+展演”“非遗+民宿”等项目,打造1条非遗主题游线路,持续举办阿细跳月民族节、红万祭火节等节庆活动,建成可邑阿细故事客栈、森三里彝舍民宿等一批阿细文化民宿,推出彝族乐器制作、手工草编等体验活动,将《阿细跳月》《阿细霸王鞭》等非遗项目作为景区常驻展演节目,让非遗赋能旅游产业出圈出彩。目前,以阿细文化为代表的可邑小镇年接待游客55.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53.36万元。
弥勒市将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引领新阶人士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文化共谱新声,以新声共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