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位于建水县狗街村的瑞和农业智能养殖基地已开始运转。走进这个占地180亩的现代化养殖场,10栋标准化鸡舍整齐排列。与传统养鸡场不同,这里几乎闻不到异味,60万羽蛋鸡正在恒温23℃的舒适环境中享受着它们的“数字生活”。
“过去养鸡靠经验,现在养鸡靠数据。”瑞和农业智能养殖基地总经理助理唐国军指着鸡舍内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说,这套系统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指标,将蛋鸡生长环境精准控制在最佳状态,从饲料配比到环境调控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通过手机App,管理人员可远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10万羽规模的鸡舍仅需1名工人管理,雏鸡存活率达99%以上,产蛋高峰期可持续9个月。
然而,这套先进的智能系统对电力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控制室的大屏上,电力负荷曲线与产蛋量曲线高度重合,印证着稳定电力供应的重要性。唐国军说:“断电超过30分钟,通风系统停转就可能导致蛋鸡窒息死亡。”为此,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以下简称“建水供电局”)专门打造了一张“会思考”的配电网。“我们已在养殖密集区完成248台智能开关建设,今年还将新增16台。”建水供电局计划生产部经理徐春洪说。
为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建水供电局2024年投入2843.9万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今年还将追加投资1879.77万元。稳定的电力保障催生了完整的产业链效应,全封闭生产线使产蛋率稳定在95%,鸡粪经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反哺生态种植,新鲜鸡蛋通过冷链直达北上广深及东南亚市场。目前,瑞和农业智能养殖基地日均外销鸡蛋200万枚,年产值突破3亿元。
“以前在外地打工,不仅收入不稳定,还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拿3000余元。”村民姚仁贵笑着说。
如今,蛋鸡养殖已成为建水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拥有245家规模养殖场,禽蛋年产量稳居全省前三。从饲料加工、蛋鸡养殖到蛋品加工、有机肥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这场由科技、电力、互联网等多重力量共同驱动的变革,正引领着建水县的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小康之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