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河州高质量发展的奋进长卷——

实干不怠 行路不止

作者:尚秋媛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2日 01:00:41

5月的红河,层叠梯田育新苗,绿涛翻涌百花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考察云南,为云岭山川勾勒振兴图景,在时代脉搏中标定奋进坐标。
      红河州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发扬“拼字当头、干字为要”的精神,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在开放发展上拓新局,在生态环保上筑屏障,在民族团结上谱新篇,以“挑大梁、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赛道上奋勇前行。从蜿蜒的红河岸畔到壮丽的哀牢山间,从繁忙的边境口岸到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处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快干、实干的图景。

转型之路:从传统突围到新兴崛起

近年来,红河州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产业强州三年行动,统筹推进“三大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扩产业,持续推动全州经济转型升级。

在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智能仓储中心,工业机器人手臂在生产线上忙碌不停,“5G+AGV自主运输系统”为无人叉车精准导航,“5G+智能立库系统”“5G+智能巡检与配送”与“5G+天车远程操控”实现了货物的柔性搬运、自主运输和统一管理。

红河州抓住低空开放的机遇,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打造集飞机制造、航空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日前,由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设计生产的3架DL-2L云雁飞机成功交付,“云雁”双座轻型运动飞机成为西南地区唯一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成功适航取证的运动类飞机。

在农业领域,转型之路同样精彩。走进建水县岔科镇的蓝莓种植基地,拇指大小的蓝莓果实见证着一场现代化农业的变革,地下5G传感网络如同智慧农田的“大脑”,实时监测着蓝莓根系的生长状态,智能水肥系统精准控制着灌溉量,24小时恒温冷链则锁住了果实的鲜度……红河州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做大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持续擦亮“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构建了“种养—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体系。

勇闯转型之路,才能立于时代潮头。从传统的有色金属、烟草产业到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产业,红河州突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2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工作持续推进。锡金属、轻型运动飞机制造、虾青素已成为具有红河标识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今年一季度,红河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87亿元,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7%、11.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

开放之路:从边境末梢到开放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红河州将谆谆嘱托铭记心间,勇担沿边改革攻坚突破使命,架桥铺路主动融入双循环动脉,全州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速崛起,边疆振兴向新而进。

当清晨的阳光刚洒满界河,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国际货场已忙碌起来,一辆辆满载越南木炭、西瓜等农产品的货车有序通过智能卡口,随着杆起杆落,货物快速进入海关监管场所。当夜幕降临,位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内灯火通明,各个直播间里,主播们用流利的越南语向海外粉丝介绍着建水紫陶、梯田红米、普洱茶及箱包、服饰等国货。

工作人员正在一旁分拣、打包,准备将售出的各类商品送往越南河内、胡志明市等地消费者手中。

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红河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以河口沿边产业园区为引领,以口岸“五个转型升级”为抓手,协同推进“口岸+腹地+跨境”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中越红河流域大开发大协作格局。河口沿边产业园区“一园三片区”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边民互市“多地备案、多区交易”模式等3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4个海外仓投入使用,形成“保税仓+边境仓+海外仓”模式。2024年,红河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36%、50%,农产品出口增长100.1%,边境贸易增长67%。

开放之路越敞越宽,共赢通途越拓越阔。口岸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一个个贸易新引擎:2024年2月,河口口岸完成云南省首票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同年7月,河口口岸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越南燕窝饮品、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口越南燕窝干盏,实现云南省双方式首单突破;10月,越南新鲜榴莲顺利通关进入我国市场,成为云南省运用RCEP贸易规则首票从越南进口的新鲜榴莲。今年3月31日,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在河口县和越南老街省巴刹县同步开工建设……如今的红河州,正从昔日的边境末梢蜕变为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绿色之路:从生态守护到价值转化

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核心区元阳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守护这片梯田,现在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日子越来越好了。”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哈尼族村民高烟苗说。

哈尼梯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还是红河州生态保护的亮丽名片。近年来,红河州加大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力度,实施梯田灌溉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让梯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一季度,元阳县接待游客16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0.05亿元,哈尼梯田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地。

清晨的石屏县异龙湖湿地内,水清岸绿,鸥鸟翔集。曾经的异龙湖由于污染严重,水质一度下降到劣Ⅴ类。近年来,红河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展异龙湖保护治理,实施环湖截污、退耕还湖、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治理,异龙湖水质得到稳步提升,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摄影爱好者刘强告诉记者,如今的异龙湖已成为生态湿地和鸟类天堂,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再也不用去其他城市拍鸟了。

不畏山高路远者,青山终将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五一”假期期间,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过去,太平湖区域90%以上为山地类型,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弥勒市依托太平水库水利条件,围绕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在太平湖实施铺路引水、垦殖绿化、移木造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建设,探索出一条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生态美”与“百姓富”并进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守护绿水青山到做大金山银山,红河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美丽红河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达标,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72%,全州13县(市)继续保持“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正在红土高原上徐徐展开。

团结之路:从繁荣发展到幸福家园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红河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心间。

红河州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87%,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近年来,红河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金字招牌,凝聚起全州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同心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实践。

在红河县迤萨镇勐龙街村,傣族群众与各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以互相需要的耕牛为“桥梁”,互结“亲家”,形成了和睦相处、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据勐龙村党总支副书记黑建光介绍,在过去农业机械还未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勐龙街村的傣族群众与哈尼族、彝族等各少数民族群众便会协商共同购买和使用一头耕牛,在你来我往的生产生活中,双方结下深厚友谊,共同实现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

走进金平县勐桥乡卡房村委会茅草坪村,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韦玉芳是该村村民,外嫁安徽,后回乡经营小卖铺。“刚回来时,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现在建了新房,还能做点小生意,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有了盼头。”韦玉芳说。

村民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朴实的称赞,诠释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幸福”。茅草坪村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纵深拓展,着力打造和谐新村,不仅新建了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全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还发展生态养鱼、生态牛蛙养殖,规模化种植朝天椒,指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小卖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促增收的路子。

如今的红河州,233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通过省级初验,2个集体和1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正不断续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红河新篇章。

岁月的长河,流淌拼搏的汗水;时代的巨笔,绘就希望的蓝图。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红河州将以更笃定的信心、更强效的举措、更踏实的作风、更奋发的斗志,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高度,朝着更璀璨的未来坚实迈进。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