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是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家已经为基层减负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减负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基层减负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确保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准确理解政策意图,避免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和误解。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工作烦琐复杂,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基层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智能化等,提升基层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
对基层减负工作,重点是全面、有效的监督。须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基层减负工作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对于在减负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若要打通基层减负的堵点,须鼓励基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和方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区治理等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元化和协同化。大力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基层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减轻基层负担的关键。通过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工作,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关注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治理创新是减轻基层负担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AI、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元化和协同化。通过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总而言之,为基层减负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基层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