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新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产改”赋能 跑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作者:李立章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4日 07:25:14

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拥有授权专利34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创新成果奖12项;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企业称号……

一项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个个闪光荣誉,成为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乍甸乳业”)的“金名片”,交出了“产改”新答卷。

自“产改”以来,乍甸乳业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点燃发展“新引擎”、当好工会“娘家人”,技能形成体系助推产业工人“内外兼修”、“互联网+”助力工人队伍建设加速度、完善制度机制为产业工人成长“稳护航”、丰富载体开拓建功立业“新天地”等多项举措,让企业与职工双向奔赴、携手成长。

抓牢政治基础是“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推进“产改”中,乍甸乳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上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线上线下职工大讲堂、劳模宣讲报告会等活动,不断夯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宣讲活动,激励产业工人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乍甸乳业37名党员作表率,真正让党组织“活”了起来、党员“动”了起来、效果“显”了出来,推动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做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筑牢了企业发展的“根”和“魂”。

提高工人素质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在实践中,乍甸乳业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高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台铺路。名师带徒、岗位技术大比武、知识竞赛、技术能手评比……在技能竞赛活动中,一个个“牛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岗位能手,为公司创新发展注入活水源泉。

乍甸乳业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名师带徒、外引内育、实操培训;科学评估、公平用人、以绩定奖;赋能计划、职业双通道、人才储备培养……一系列举措为乍甸乳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人力资源支撑,企业职工的获得感、认同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乍甸乳业深入挖掘人才“第一资源”,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牛专家”“牛人才”,“科技副总”牵线搭桥,与南开大学教授王硕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协议。2024年6月红河州王硕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建站,王硕专家团队不断发挥人才资源、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与乍甸乳业共同助力云南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打造乳品行业产学研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共同开展前瞻性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研究研发,在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以科技助推云南乳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乍甸乳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取得《高稳定性酸性调制乳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新成果,完成草莓酸味牛奶的自主研发,攻克了酸性物质使高蛋白奶液中蛋白局部酸度过高而变性沉淀的问题,实现最佳配方和口感上的突破,填补了3.0%至3.5%高蛋白含量的调配型酸性常温调制乳的市场空白,具有创造性和先进性。同时,该成果使得益生菌和多糖含量增加,提供更多健康益处,实现约40厘米的拉丝长度,提升了视觉效果和食用趣味性,带来细腻丝滑、酸甜适口的味蕾体验,满足高品质酸奶需求,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一种具有状态监视控制功能的食品浆料浓缩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幅降低了物料损耗;“一种具有压接缓冲功能的液体灌装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有效解决了因瓶口不准所导致的灌装喷头不能对准的问题……

乍甸乳业坚持以研发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成果转化为核心,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的发展之路,在功能性发酵乳及其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和应用成果。

小发明、小创造、实用新型专利、新成果等全景呈现,乍甸乳业以提升产业工人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在企业与员工双向奔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