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发展全局。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强化问题导向为突破口,推动作风建设实现系统性提升。
聚焦现实痛点,破解“学用脱节”难题。当前部分单位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过程中仍存在形式主义顽疾,表现为“文山会海”变相反弹、调研检查流于表面、考核指标层层加码等新老问题交织。个别地区将学习教育停留于文件传达,工作推进脱离实际需求,导致基层疲于应付报表材料,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实际难题的能力,折射出作风建设中“学用两张皮”的深层次矛盾。需建立“发现问题-剖析根源-整改落实”的闭环机制,对隐形变异问题实行精准画像、靶向治疗。
深化实践导向,构建知行合一新格局。破解作风顽疾的关键在于推动实践转化。要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下沉服务窗口体验办事流程,深入项目工地破解推进梗阻,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蹲点调研。通过设立“作风观察员”制度、开通群众监督直通车等方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核心指标。尤其要加强对新任职干部、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常态化教育,建立“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成效评估”的培养链条,促使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过硬作风。
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标本兼治纵深发展。作风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构建“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纳入干部考核和单位绩效评估,建立负面清单和整改台账;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顶风违纪问题实行“一案双查”,形成震慑效应;创新激励机制,选树作风优良典型,推广基层首创经验。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运用大数据手段监测“四风”新动向,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效果“回头看”,防止制度空转。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作风建设强大合力。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头雁标准”,带头开展穿透式调研,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将调查研究与政策制定、工作推进有机贯通。各级党组织需压实主体责任,将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构建党委牵头、纪委监督、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打造“阳光政务”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作风建设的良好生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重任,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问题导向,在“知行合一”中筑牢作风防线,在常抓不懈中巩固成果,在守正创新中提质增效,真正让优良作风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段灿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