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如怀念

作者:普强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7日 17:00:35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开在春天,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汇聚成海,人生的每一段相遇也未必能成永恒;友情也好,爱情也罢,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沉淀,有的人伴你成长,有的人陪你共度生活,有的人却默默离开,不变的只有16岁的青春记忆。怀念,是心底无声的温柔,那些能在记忆里长久温存的人,注定成为最美的怀念。

十六岁,踏着青春的脚步,一群桀骜不驯,意气风发的追风少年相识于校园。起初,性格木讷的我对宿舍里这几个叽叽歪歪的少年没什么好印象,你是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考了多少分?等等这些问题没完没了,一会儿整理宿舍,一会儿闲逛操场,一会儿邀约提开水,一会儿邀约吃米线,那种“自来熟”的活跃让我极其不自在,在我的潜意识里,好学生应该是斯斯文文的,和他人多说几句话都会脸红的;但他们几个已然在我的认知之外,人高马大,指手画脚,能说会道,毫无违和感和陌生感,没过多久,他们已然成为一个小集体,有说有笑,结伴而行,而我总是不经意地与他们保持距离。

患难见真情。正值长身体的我,胃口好,饭量大,每个月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和家里寄来的汇款有效衔接;直到有一个月末,几乎要断粮了还迟迟没有收到汇款,我不得不羞愧地低着头向舍友求助,本以为平时不怎么搭理他们,或许他们不会施以援手,不承想,我一开口,舍友二话没说,借钱让我渡过难关。也是舍友这次仗义相助,打动了我执拗的情绪——钱是试金石,在别人处于困境时给予帮助,本身就是一种品质和美德,何况舍友都是农村来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换位想想,如若不是舍友,谁会在乎谁?谁会帮助谁?而我们之间的交集源于学习、源于舍友,这就是缘分。 

都说青春是朝气蓬勃的,而我的青春却还在隐隐含涩。学生大多是单纯的,但这其中也不乏个别口是心非、鬼头鬼脑的丑角,某班委就是这样的人,他依仗自己班干部的身份,把权力玩弄得淋漓尽致,对老师巧言令色,卑躬屈膝,对同学恃强凌弱,挑拨是非;最让人看不惯的是他那一副趾高气扬,小人得志的嘴脸,身为班委,他非但没有起好积极的带头作用,反而拉拢三五哥们弟兄,抽烟喝酒,欺压同学。

我一直觉得这是谣言,身而为人自知廉耻,不至于把如此丑行公诸于世,一定是有些人别有用心,恶意诋毁。直到有一次他来到我们宿舍检查卫生,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开门慢了些,他就找各种事由刁难,把我的床铺掀了底朝天,还在白色的床单上留下大大的脚印,我才恍然明白无风不起浪,江湖上的传言事出有因,有些人行事是没有底线的,我意识到他在借题发挥,有意显摆自己权威,但生性胆小的我只是委屈地整理了行装,没敢吱声。

然“举头三尺有神明”,没过多久,他的职务被撤销;小道消息还听闻这个黑心的某人在某个深夜被正义之士教训,我有些好奇,但直觉告诉我正义就在身边。原来,一向嫉恶如仇的舍友早就看不惯这个看上去一本正经,心里一肚子坏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花花肠子耍聪明,拿鸡毛当令箭的小人了,又听说同寝室的我被无端欺负,顿时火冒三丈,他们几个碰了一下头,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替天行道”。某人或许清楚是哪些人来收拾他,也或许他更明白“风大必有雨,人狂必有祸”的道理,事后,某人没有申张,言行反而收敛了很多。

一直以来,在我的内心深处,根植着成绩是检验一切的标准,老师也一直教育我们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涉世不深的我一直唯唯诺诺,遇到事情紧张到不知所措,不会也不赞同用拳头等过激方法解决事情,但不知怎么了,对舍友的行侠仗义之举很是释怀,肃然起敬。

我一直不太适应舍友们整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要么窝在被窝里酣畅梦游,要么就是把宿舍弄得凌乱不堪,脚都没法下,这样的生活场景与我格格不入,所以我刻意保持高冷,为了掩饰自卑证明优秀活在分裂与对抗中,不承想这种天真也在一场大考后被彻底征服,别看舍友们平时大大咧咧,一副不学无术的样子,考起试来一点不逊色,个个面列前茅,远把我甩在千里之外,这样的结果让我倍感意外,羞愧不已,也由衷佩服,我只会读死书,而他们却懂得劳逸结合,灵活运用知识,团结向上,敢于担当,文韬武略,将知行合一展现得淋漓尽致。

坦诚是青春最大的底色。是我肤浅了,一个人好与不好,不能只看表面,成绩固然重要,思想作风、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因素也要综合评判,更需要用时间加以检验,而我的舍友们就天然拥有积极、阳光、真诚、友善、勇敢的特质;第一次,我想拥有像他们那样“坦荡”的力量,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决心挣脱苦涩与拧巴,融入这个自带气场的小团体,他们也不计前嫌,无条件接纳了我。这是一群积极向上,热情似火的青少年,自成一体,这个小团体是以真心真情交织的堡垒,没有秘密、没有欺骗,只有我们这个小团体才懂的原则、信赖及情谊;我们彼此信任团结,以真诚之心待人,不欺上瞒下,不为所欲为,遇到困难和问题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

年轻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么纯粹简单,不需要什么花言巧语、不需要什么心机计谋,没有利益冲突,只要气味相投聊得来,打开心扉,坦诚相待,一定会成为同道中人。校园的操场上,我们挥洒着汗水,鼓励声加油声响彻天际;教室的考场上,我们耕耘着知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发现弟兄们原来那么地可爱,阿牛风趣幽默,为人真诚友善,是人见人爱的活宝;阿孙粗犷豪放,为人果敢仗义,是铁骨铮铮的汉子;阿龙耿直爽快,做事刚正不阿,是不可多得的难兄难弟;阿华玉树临风,才情四溢,所向披靡;阿余满腹经纶,低调奢华有内涵;只有我一个人孤芳自赏不自知。

转眼,我们接力了四个春秋,每个人都将启程,奔赴各自的战场。那一夜,弟兄几个喝高了,聊理想、谈人生、展未来,还有以往的种种糗事,离别在即,几度泪目。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步入社会后,我们各奔东西,好友之间只能保持电话联系,偶尔小聚,话到共情处,有种一夜长大的感慨和惆怅。年少时,我们谈理想谈抱负,一心想学得一身本事,一展身手出人头地;我们把倔强和冲动定义成个性,放飞自我,一有情绪可以弄得惊天动地;我们也把情看得最重,不顾一切寻爱冒险;而今,我们长大了、独立了,恍然发现在没有现实基础时,斗转星移的理想都是空谈,天长地久的情感也是泡影;没有人惯着你的任性,眼泪只会换来嘲笑,无知只会等来后果,除了努力还是努力!

渐渐地,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们不再执着于花花世界,反而专注内心的平和与温良。老朋友之间的情感,似乎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悄然发酵沉淀。某天,老友发来一段扎心的话:“好弟兄,多年未见,一直想念,多多保重!”简单几句问候,也是我想说的真心话,没有花哨的腔调,没有虚伪的客套,纵有千言万语,也终将静静生活。或许有人反问,和老朋友相聚,就有这么难吗?那种话到嘴边却欲言又止的关系,到头来只剩相识一场?其实,中年之后的我们彼此心里都明白,海海人生,谁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同龄人的人生课题及困惑大同小异,不是谁变了,不是关系不够铁,只是在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今的我们有了更多关于友谊的理解与诠释--把记忆定格在某个时刻,才能保持朋友之间最大的体面和尊重。

莫愁前路无知己,人生何处不相逢。热播剧《人世间》有一段台词:“人到了一定年纪,总归是要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又不断遇见的过程,一站有一站的遇见,一程有一程的美好。请放下执念,做好自己,时间会见证所有的遇见与别离,所幸人生三两知己,幸哉、足矣。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