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香蕉收获期。在河口县的万亩香蕉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翠绿蕉林里,硕大的芭蕉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工人们穿梭在田间,动作娴熟地采摘、分拣、装运。
“目前,种植基地的香蕉已陆续成熟,分批上市,产量约1700吨,预计产值为500万元。索道技术的应用不仅避免了擦伤香蕉,还节省了不少人力,原本20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10人就可完成。”河口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产业导师胡开博介绍。
河口县地处红河河谷,海拔落差大,传统香蕉采收面临山地运输效率低、成本高等挑战,入驻辖区的企业便自主创新山地香蕉无伤采收轻简化技术,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一条4.5公里的采收索道,使香蕉机械损伤降低了20%,采收效率提升约40%。
除了索道技术的应用,河口县还积极推动香蕉品种的改良和升级,通过“科技特派员下乡”机制,引入无人机飞防、山地轻轨运输等现代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种植桂蕉9号、中蕉8号等抗病毒能力强、甜度适中、口感软糯的新品种香蕉。这些新品种的种植,不仅提高了香蕉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强了香蕉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为香蕉产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我们开始种植中蕉8号,新品种抗病性强,亩产从原来的2吨左右提升到3.2吨,优质果率突破了85%。”香蕉种植户邹强边指挥工人打包边介绍。
香蕉是河口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河口县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大力推动香蕉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该县推广经粮轮作模式,“香蕉+旱稻”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了病害发生。“实行轮作以后,轮作旱稻亩产达0.5吨,香蕉亩产约2.8吨,香蕉病害率下降30%,这对于种植户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胡开博说。
据悉,“河口香蕉”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持续释放,高抗枯萎病的“中热1号”优质品种试种工作已完成,“河口香蕉”品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截至目前,全县香蕉种植规模达13.8万亩,创下产量25.68万吨、综合产值8.8亿元的历史新高,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