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红河州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逛古街老巷 品非遗盛宴

作者:李立章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6日 00:20:06

彝族三弦舞

清脆的金竹笛吹起来,铿锵的大三弦弹起来,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起来,笛声、弦声、掌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春节狂欢曲。

彝族阿细跳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年初二、初三,弥勒市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邀请赛在湖泉文化广场精彩上演,现场人山人海,强劲的音乐韵律,热烈欢快的节奏,豪放粗犷的动作,矫健潇洒的舞姿,气势恢宏的场面,让人感到“非”同“遗”般,直呼过瘾。

无独有偶,石屏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也轮番上场。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头戴五彩斑斓的饰品,或走或跳,或转身或挥袖,各种高难度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大年初一,石屏县“石中蕴玉屏开画卷”石屏过大年·民俗巡演闹新春活动启幕,巡演队伍从石屏古城州衙出发,每支巡游队伍都亮出拿手绝活,有龙腾虎跃的舞龙舞狮表演,有气势恢宏的仆拉大鼓舞表演,更让人叫绝的当数踩高跷表演。大年初二,市民和游客被震天的鼓声吸引,来自牛街镇的大鼓舞表演为八方游客带来了一波震撼。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仆拉大鼓舞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舞姿宏伟雄壮,表演者默契十足,引得市民和游客连连喝彩。

春节期间,我州各县(市)竞相推出“非遗过大年之旅”,非遗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春节生活,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据悉,截至目前,我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6项,包括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阿细跳月、海菜腔、烟盒舞等音乐舞蹈;蒙自过桥米线、年糕、新安所粉蒸肉,开远甜藠头,建水汽锅鸡、哈尼族豆豉等美食;苗族花山节、哈尼族长街宴、瑶族盘王节、哈尼十月年、傣族姑娘节等少数民族节日。

春节期间的建水县非遗展演中心内,座无虚席,该县“遇见建水·品味乡愁”非遗文艺精品节目展演以建水花灯、哈尼铓鼓舞、彝族烟盒舞、沙莜腔、方言说唱、民歌小调等非遗元素为主的文艺节目引得观众叫好声不断。在朝阳楼广场,烟盒舞、铓鼓舞、花灯、舞龙、舞狮、彝族鼓舞等6大非遗项目的游演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非遗体验之旅。1月30日至2月2日,“非”看建水·“遗”路生花——建水县非遗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每天在坡头乡、面甸镇、曲江镇、甸尾乡、岔科镇、李浩寨乡、盘江乡、临安镇、西庄镇上演,活动设置互动区域,让游客和当地群众亲身体验非遗歌舞,增强参与感、体验感。

“近距离接触建水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高兴。”来自昆明的游客刘相全说。

花山节,又叫“踩花山”“耍花山”,是苗族群众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昭示后人团结和睦、友善往来,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大年初三,在屏边县、金平县、蒙自市等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如期而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红河各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庆佳节。

花山节活动包含立杆、祭杆、闹杆和收杆4个程序,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花山节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除了有精彩的文艺展演,还有爬花杆、打陀螺、打鸡毛毽、蹬脚架等吸睛的民俗竞技活动。在爬花杆比赛中,选手们奋勇攀爬,挑战自我,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民族舞、斗牛、芦笙大赛、山歌对唱、苗族服饰展演……精彩活动轮番上演,阵阵喝彩声此起彼伏,游客沉浸其中,乐而忘返。

“花山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边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绘就了民族团结、共筑中国梦的美丽图景,我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上海游客周欣阳激动地说。

个旧市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泸西县舞龙、羊头鼓舞、彝族月琴、虎舞等非遗活动展演……春节期间,我州文旅活动热闹火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当地群众感受到浓厚的非遗魅力。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