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庚华在南正街105号民居内剪纸。
当非遗剪纸在百年老宅中焕发新生,露天电影与盖碗茶唤醒邻里温情,开远市南正街社区以“老建筑+新功能”模式,正探索出一条文化传承与社区改造的双赢之路。作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的示范样板,南正街社区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通过“文旅商”融合为老街注入时代活力,让诗与远方融入日常。
走进南正街105号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庚华正在创作剪纸作品——“双百梅花诗”。手指翻飞间,朵朵梅花渐次绽放。这座百年老宅如今已成为集剪纸、雕刻、印染等传统技艺于一体的文化传承基地,非遗体验活动在这里定期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中小学生参与。
用老建筑构建起多维文化矩阵,是南正街社区探索的老街新生路径:悉禾书画院定期举办书画雅集、“叙开远”文化讲座,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九天阁广场常态化开展露天电影放映,市民在藤椅观影、盖碗品茗中重拾邻里温情。社区还通过举办非遗课堂、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动,将文化传承嵌入日常生活,实现“文化进社区、传承在身边”的治理目标。
南正街通过“文旅商”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漫步主题街区,13幢低层商业建筑错落有致,132家商户各具特色,既有承载老开远人记忆的和平饭店,又有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品牌,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南正街是很多开远人的回忆所在,作为开远具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商业街区,我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所以选择来这里投资。”在南正街做了2年生意的王飞程说。
作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南正街社区秉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成6个特色“口袋公园”。武庙街与文化街交叉口公园成为尚媛旗袍协会固定排练场地;阿迷县立中学牌坊前广场改造为老年大学太极拳教学点;新建的滇越铁路历史陈列馆采用数字化展陈技术,既保留历史风貌,又赋予现代功能。
从非遗传承到商业振兴,从百年民居到文化矩阵,南正街社区的“修旧如故”与“古今交融”,不仅保留了历史记忆,还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这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现代生活更加便利,诠释了完整社区建设的深刻内涵。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