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夏,在弥勒小河边520第一届玫瑰花节上,主办方邀请丽江夏天播放乐队到小河边村举行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的舞台背景为小河边村新建设的大水车景观,两边是河边常见的垂柳。这是村子今年刚打造的美丽乡村标志性景观,创造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魅力小村模样。
8点30分,随着吉他和手鼓的响起,音乐会准时开始,乐队演唱了众多歌曲,有民谣、有流行、有经典串烧,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盛宴。其中,被称为丽江民谣洗脑神曲的代表作《小宝贝》则备受恩宠,现场演绎了两次,吸引不少粉丝现场跟着放歌,感受着民谣带来的欢快与释放。
《小宝贝》由夏天播放乐队鼓手“伟伟”创作,整首歌以简单幸福为主题,一种简单的期待、聆听对方诉说的表达,诠释出一种无邪的快乐、温暖的力量。“期待着你的回来、期待着你的拥抱、多么想牵着你的手、躺在那小山坡、静静的听你诉说、你幸福的往事……”在弥勒邂逅《小宝贝》,有种久别重逢的穿越感,也有一种疫散花开后的独特体验,这份邂逅仿佛有了别样的意义。
2018年的盛夏时节,滇西环游时把丽江古城作为重要一站,一睹传说中的旅游胜地的独特风采。那次的丽江之行,匆忙短暂,走马观花,但对当地无处不在音乐元素印象深刻,走在大街上、坐在公园里、饭店用餐时,随处可闻悦耳之声。虽然大部分的乐队都是说着普通话的省外一线城市到来的经营者,有种降维打击的效果,但也因此创造了一种流行文化迁移聚集现象。因此,很多人认为,让丽江声名远播的,远不止其独具地域标识的纳西古乐,还有这份多元流行音乐聚集后形成的一份融合文化体验。
是夜,在花房姑娘酒吧聆听音乐,歌手自然演绎其各类拿手歌曲,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中场时,酒吧老板邀请听众上台自由发挥,互动欢歌。一家从福建过来的游客玩得最嗨,先是为酒吧听众带来了最具地域闽地特色的《爱拼才会赢》,独特嗓音道出了拼搏奋斗中的不易,还有成功后的淡定与自信。一曲歌罢,一位中年男子上台,献上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曲中满满的期待与关爱,通过音乐形式对一同出游的孩子进行爱意表达,唱罢后现场对台下的儿子深情寄语:希望亲亲宝贝健康成长、开心快乐。
整个古城之旅中,印象最深刻的、被迫循环接受最多的旋律,当属风靡一时的《小宝贝》。当第二天离开丽江,继续往迪庆、保山、怒江、德宏等地赶时,居然有一种不愿意离开的感觉,说不清这种感觉是因为丽江的音乐力量太强大,还是古城闹热的喧嚣营造出的巨大魅力。只记得,那段旅程中,一直有做温暖的旋律回荡耳边,时远时近,若有若无。
“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期待着你的拥抱,我的小宝贝……”思绪回到小河边,在乐队主唱的节奏带动下,现场观众已大部分被这一简单有力的旋律给感染,跟着音乐旋律和乐队节奏嗨了起来。
小河边,因弥勒的母亲河甸溪河从村前流过而得名,是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街道章保社区的一个小村子。甸溪河位于云南省东部,是西江南盘江段左岸支流,发源于师宗县雄壁镇东部沙石坡,向西南流入泸西县板桥河水库,进入弥勒市后,经太平水库,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后,于朋普镇岭格村以南入南盘江。
甸溪河的无声润泽,让小河边充满灵气,也带来了产业发展的优越水资源。小河边干部群众在探索中发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发展玫瑰花产业。
找到方向后,村里几名党员带头试种获得成功,村子随即创新“返租倒包”的农村发展模式,即村里把土地从村民“返租”后集中平整,修通田间地头机耕路,再“倒包”给农户,实行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为解决鲜食玫瑰花不易储存、价格下跌等问题,村里筹措资金购买烘干机收购农户种植的鲜花进行加工,现已带动发展72个家庭作坊。
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玫瑰花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亩均产量突破2000公斤,亩均产值突破20000元,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促农增收1400万元。与玫瑰花结缘后,小河边在玫瑰花产业的驱动下实现了华丽转身,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墨红玫瑰之乡。
近年来,弥勒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创新性发展,创新打造了湖泉生态园、可邑小镇、东方韵小镇、红河水乡、太平湖森林小镇等旅游景区景点,让弥勒的休闲康养业态得以不断丰富。随着小河边种植的玫瑰花和制作的花茶畅销全国各地,村子决定乘着弥勒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行农旅融合发展,全面开发农业复合功能,为弥勒人民打造一个近郊休闲观光旅游的新去处。村子随即整合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道路改造、玫瑰品种展示区、玫瑰商业街建设等项目。目前,小河边村口的玫瑰品种展示园内,象征浪漫爱情的“1314”步道已成为各地游客的打卡热点。
随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小河边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立足于发挥玫瑰产业优势,找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支撑点,小河边策划了520第一届玫瑰花节。活动设计了玫瑰花产业园内的集体婚礼、邀请夏天播放乐队到村里开音乐会、玫瑰系列产品展示等内容。开幕式当天,上午小雨,中午即停,集体婚礼和音乐会得以如期进行。在以“为爱加冕共赴玫瑰之约”为主题的集体婚礼仪式中,各种情感浓郁的表达、独特角色的扮演、意外的求婚环节,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传递了一份爱的力量,温馨、暖心。
晚场的音乐会上,身着彝族服饰的女子背上背篓,装满玫瑰花四处播撒,让现场下起了玫瑰花雨。《一瞬间》《敢问路在何方+千年等一回》《小河边(成都改编)》《渡情》等歌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旋律畅快、极易传唱、温暖治愈的《小宝贝》。音乐,尤其是民谣,也许其最大魅力就在于其直抵人心,像小米粥一样慢慢沁人心脾,充满治愈性。
据说,制作小宝贝的灵感源于作者儿时一次被父母批评后的故意藏躲,让父母紧急寻找和急切呼唤后仍不出现的一段藏躲经历。出于治愈童年创伤,出于对父母粗暴教育方式的包容,转而对那份独特关爱的重新理解,融合了丽江民谣元素创作了这首洗脑神曲。第一次聆听《小宝贝》,就觉得欢快,尤其是各家店铺此起彼伏的演奏,现成规模化效应,能顿时让你的不悦情绪纷纷消散,与《浪人情歌》之类的苦情表达现成了鲜明对比。
在小河边现场聆听的版本,和当年在丽江大街小巷的声声入耳不一样,那份专注和投入感染了每一个人,手鼓的带动和贯穿始终的明快节奏感为乐队注入了灵魂。四年前那份久久不愿离去的情结中,丽江大街小巷的循环播放的民谣旋律营造的温馨和温暖氛围,或许是最重要的诱因。
反映民众喜怒哀乐的民谣,通过简单的词曲,把普通人对生活的理解、对当下的烦恼、对未来的向往,把充满生活气息的众生相作了艺术处理,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又略高于生活。除了《小宝贝》,还有通过电视节目传播成为现象级曲目的《成都》,小众化、个性化呈现的《南山南》《春风十里》等,历久弥新,暖心依旧。
音乐的浸润自然是一种有效途径,民谣也成了温暖人心的重要力量。当晚,夏天播放还首发了新作,让听众提前聆听到乐队最新创作,歌词依旧温暖,娓娓道来:
趁青春去接你的爱人
背上行囊就出发吧
呜呜呜这城市如此繁华
呜呜呜在我心里你是如此美丽
……
在“小河边”邂逅“小宝贝”,是一份愉快的体验。无论何时,《小宝贝》等民谣永远是治愈良药。5月20日夜,不少当地粉丝慕名而来,就为现场聆听夏天播放的专场音乐会。或许,大家都需要这份音乐的治愈力量!
(本文作于2022年5月)
责任编辑:施晓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