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承载着传播文化、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的重要使命。从文化和旅游角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丰富群众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足。强化文艺创作,推动《马帮女人》《哈尼古歌》等演艺产品升级,倾力打造《千年紫陶》《阿者科的春天》等一批讴歌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确保州、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升改造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提质增效项目圆满完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向农村地区延伸。持续组织开展云南民歌大家唱、戏曲进乡村、云南舞蹈大家跳等系列活动,强化“红河马缨花”IP的宣传推广和产品开发,让文化惠民工程以多样形式深入千家万户。
以文化自信为基石,深挖文旅资源内涵。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从文化自信出发,深挖“梯田魂、古城韵、福地行、异域风、红色情”5座文旅“富矿”,加快建设“跨境旅游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高质量发展试点区”。充分挖掘州内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查尼皮马灯”等红色故事,打造红河特色的红色文旅IP,组织艺术讲座、文艺展览等文化活动,推出室内音乐会、交响乐、舞剧、舞台剧等不同类型的优质文旅演艺剧目,丰富演出市场。大力发展度假旅居、乡村旅居、养老旅居、医疗康养旅居、文化艺术旅居、户外运动旅居、边境幸福旅居、城镇生活旅居,持续打造“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文旅品牌。
以保护传承为使命,彰显文化遗产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构建大保护格局。要加强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健全和非遗数据库完善等保护体系建设工作,用好用活民族节日、文化节庆、非遗传承等元素,指导各县(市)举办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打响哈尼长街宴、阿细跳月节、孔子文化节等民族文化品牌。要推进“文物+旅游”“非遗+旅游”,促进非遗与旅游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打响本土文化品牌。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创新动能、优化创新生态,加速构建文旅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关注市场热点和趋势,及时捕捉新消费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依据。要注重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开展多元化营销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统筹好人才、科技、金融三驾马车,围绕产业链、产品链、创新链、服务链全面策划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以交流互鉴为路径,拓展文旅国际视野。文化旅游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要发挥独特的边境优势,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打造4条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以中越跨国春晚暨边民大联欢、两国一赛道自行车赛、“红河的月亮”—中越中秋诗歌朗诵会、红河流域中越旅游推介会等活动为载体,依托文艺作品传播红河故事,持续扩大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推介成果,着力建设“跨境旅游先行区”,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格局。
(作者系红河州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韦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