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边境区位优势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以绿春县为例探析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在旅游品牌形象中的创新运用

作者:李红英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0日 00:47:55 来源:中共绿春县委党校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我们在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形象树立和创新推广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以绿春县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绿春,青山巍峨,峰峦叠嶂,碧水长流。这里有“国际绿海三角洲”之称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奔流不息的李仙江,全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达76.02%。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久居城市的人们提供了回归和亲近自然的场所,也为绿春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绿春是哈尼人心中的圣地“阿倮欧滨”所在地,“都玛简收”的神话传说在这里广为流传,哈尼族传统的“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吐”(祭寨神)和“乐作舞”“棕扇舞”,彝族古老的“火把节”和“跳鼓舞”,瑶族奔放的“度戒”,傣族隆重的“馔馍哪”等传统节日、民族歌舞和靓丽的民族服饰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加之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53公里,立足边境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口岸通道开发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绿春大有可为。

一、深挖民族文化,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绿春县民族文化内涵深厚,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民族文化品牌的认识不够,导致现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呈现零星开发,表现手法比较单调,以简单展示为主,尤其缺乏可让游客广泛参与的互动型大型品牌旅游区。因此,塑造有绿春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十分重要。

(一)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1.阿倮欧滨文化品牌。绿春县是哈尼族文化的发源地,每年农历二月,哈尼族群众都会齐聚阿倮欧滨广场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阿倮欧滨也被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阿卡人奉为圣山。1957年,国家以绿春县大寨村的哈尼语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哈尼文字方案,成为现在世界哈尼族学习的蓝本。

2.民俗风情文化品牌。绿春县各民族在生产、生活、风俗等方面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放异彩,并各自形成独特的语言、风俗、服饰、饮食、节庆等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原始古朴、博大精深、别具风格的多元文化色彩,造就了绿春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二)打造自然资源旅游品牌

1.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品牌。在州委、州政府“一城十景百村二十万亩”红河哈尼梯田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战略部署中,“一城”即绿春县的哈尼新城——中国哈尼城,“十景”中,绿春县腊姑、桐株梯田就占了两景,可以说,绿春县是世界哈尼梯田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世界哈尼梯田景区的主要辐射区和重要组成板块。绿春县要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把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的旅游发展方向,科学设置旅游景点、环线,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中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并依托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主题、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网红打卡地”。

2.茶文化旅游品牌。县域25.25万亩茶叶的发展优势,为绿春县打造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以茶兴业的区域人才边疆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绿春县要积极开发区域公用品牌,定期开展斗茶、万人品茗、文化展演、茶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通过建设茶文化体验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半山酒店,吸引省内外茶叶专家、爱好者共赴绿春开展交流探讨,讲好绿春茶故事、拓展绿春茶市场,打造绿春茶文化旅游品牌。

3.自然生态旅游品牌。绿春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口密度仅76人/平方公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1/4;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3万亩,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景区、景点有阿倮欧滨森林公园、哈尼梯田、各乡(镇)茶园旅游度假村、万亩樱花海、半坡二甫边境云海、李仙江漂流等。绿春县要深入挖掘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品牌。

二、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一)加快布局文旅融合蓝图。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品位布局绿春的文化旅游资源,以“中国哈尼城”、黄连山国家公园、哈尼梯田为核心,以李仙江漂流及热带雨林观光和戈奎哈尼饮食歌舞文化景区为两翼,重点打造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努力推出一批文化体验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边境探险游的旅游精品,把绿春构建成为哈尼文化大观园和生态养生天堂的旅游目的地。

(二)加快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全面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阿倮欧滨森林公园、腊姑梯田、桐株梯田的建设。二是积极打造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一条旅游交通专线,将梯田旅游与黄连山生态康体旅游及乡村文化美食旅游形成有机整体。三是依托红河州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旅游文化品牌,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活动为核心,以绿春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为主体,强势打造“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品牌,充分展现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加快推动产旅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动,共同打造红河州哈尼梯田的无障碍旅游环线,将绿春打造成为哈尼梯田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深入推进“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节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及特色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区、旅游示范乡村,最大限度地把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有效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逐步形成民族文化产业与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