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新现镇:荒坡披绿装 白芨“生金”忙

作者:李梓毓 杜鹃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4日 05:01:02

晨雾还未散尽,屏边县新现镇水田村的白芨种植基地已热闹起来。30余名村民穿梭在翠绿的田垄间,俯身察看白芨叶脉的生长情况。

“这片地以前种啥亏啥,现在却成了‘聚宝盆’。”村民熊大姐直起腰,望着眼前300亩连片的种植基地感慨道。她脚下这片沃土,10多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每亩年均产出白芨鲜品超3吨。按去年20元每公斤的市场价计算,单亩产值突破6万元。

白芨,这味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的中药材,正以蓬勃的姿态改变着水田村的命运。其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独特功效,在外科手术、美容护肤等领域需求旺盛。“我们实地勘察过,这里海拔1400米的酸性红壤,恰好符合白芨喜阴怕涝的生长特性。”水田村党总支书记陶进成蹲下身拨开表层腐殖土,露出底下拳头大小的白芨块茎。

转折发生在2019年秋。面对白芨初期种植成活率不足四成的困境,村“两委”班子带着种植户代表两赴蒙自市冷泉镇取经。“记得第一次去考察,看见人家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我们眼睛都看直了。”陶进成回忆道,当地“种苗繁育+初加工”的产业链模式,让考察团成员深受启发。返村后,村集体立即组建技术攻坚小组,整理学来的种植管理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组织农户进行学习。

政策东风适时而至。2020年春,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调拨的30吨有机肥运抵村头,解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过去买化肥要赊账,现在政府免费发放,降低了种植成本。”脱贫户陶自全算着增收账,黝黑的脸上笑出褶皱,“去年光卖白芨就挣了18万元,已经将家里的老房子推倒重新盖新房子啦。”像他这样通过白芨产业稳定增收的脱贫户,全村有35户。

如今的水田村,白芨产业初具规模。下一步,村集体合作社将积极寻找大型药材收购商,签订长期合作合同,保障白芨销售渠道稳定。展望未来时,陶进成眼底闪着光:“我们要把白芨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标杆,让更多的荒山变成金山。”

夕阳西下,种植基地渐次亮起头灯,劳作的人们仍在田间忙碌。这片曾经沉睡的土地,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周边荒坡延伸,绿意盎然的白芨地里,孕育着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李彬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