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7月启动乡村“家长夜校”系列活动以来,红河县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亮了家庭教育的灯塔。
家长在夜校互动交流
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立足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紧紧围绕“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要达到什么”的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上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开设未成年人教育、健康保健、心理健康、技能培训等储备课程库,满足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
为拓宽乡村“家长夜校”教育服务半径,红河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利用晚间或重要节假日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段,因时因地创新推出各类家庭学习课程。从城区到农村、从社区到学校,“到夜校上课”已成为家长雷打不动的行程。“本以为是传统讲座类型,来之后发现这里的课程设置很丰富,授课教师也很专业,来学习的家长有很多。”家长陈丽在课后表示,以后还会来“家长夜校”学习。
为确保乡村“家长夜校”有声有色,红河县注重整合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公益人士等的力量,组建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体,公安民警、心理咨询师、社科专家以及教育、法律工作者等为骨干的县级师资库。各乡(镇)用好本土人才,培养一批由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组成的乡(镇)级师资库。目前,全县共有156名授课教师,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给家长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实用性强的家庭教育指导课。
如今,乡村“家长夜校”在红河县越办越红火。
走进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家长夜校”的课堂上,红河县集爱社区发展服务中心讲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许敏正围绕“如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培养好孩子”,传授家长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独家秘籍”。
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三期乡村“家长夜校”又在讲什么呢?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家庭保护篇”展开讲解,详细阐述了监护职责、父母的安全保障义务、临时照护和长期照护等内容,为家长们呈现了一堂生动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法治课。
…………
“孩子越大,我越发感受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关于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保证父爱归位,老师们给的许多建议都很实用。”家长张宝亮说。红河县以辖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教学阵地,打造以部门和村(社区)为圆心的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并积极探索创新“官媒预告+线上直播互动+按需备课+意见反馈”的办学机制,通过红河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发布课程预告,采取便利的“线上+线下”报名方式,每期收集家长满意度、具体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精进乡村“家长夜校”授课内容。
自2024年7月开课以来,红河县乡村“家长夜校”已累计开办235场次乡村“家长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家长达1.52万余名,覆盖全县各乡(镇)、村(社区),乡村“家长夜校”已然成为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
责任编辑:卢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