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红河岸,笔墨浸润少年心。4月12日,一场浸润着红河气息与梯田灵感的文学盛会在蒙自新知图书城绘本馆温情启幕。云南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李艳丽携《闹猴儿》《飞上云端的足球》《稻花秋舞》三部力作,为红河州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写作讲座暨签售会。
把家乡装进作文本:一场关于作文的魔法课
李艳丽以《把家乡装进作文本——写作的魔法口袋》为主题,为现场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写作讲座。这位扎根红河大地多年的小学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和孩子们分享她的写作秘诀。
“最好的作文素材不在远方,而在我们身边。”李艳丽手捧一书,指着展示屏幕说道,“外婆的紫陶烤茶罐、建水小火车的叮当声、梯田里跳跃的阳光,这些都是红河赐予我们最珍贵的写作礼物。”她鼓励孩子们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将红河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转化为笔下的文字瑰宝。
讲座中,李艳丽特别分享了《稻花秋舞》的创作故事。这部以哈尼族女孩为主角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她在红河县采风时遇见的一个真实故事。“当我看到哈尼族孩子在蘑菇房前唱着古歌等待父母归来的场景,我知道这就是值得被记录的红河故事。”她动情地说道。
书香红河三部曲:用文字记录红河童年
李艳丽的“书香红河三部曲”,《闹猴儿》讲述彝族少年智解人猴纷争的森林奇旅;《飞上云端的足球》以红河县一中女子足球队的逆袭历程为原型创作;《稻花秋舞》则描绘哈尼族女孩的成长故事。用文字记录红河儿童。三部作品均取材于红河本土,将少数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保护等主题融入儿童文学创作。
“这些书里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来自蒙自二小的邹雨飞捧着刚签名的《飞上云端的足球》说,“李老师书里写的梯田、村寨,我放假时都去过,但没想到这些也能变成这么好看的故事。”
从教师到作家:用文字传递红河之美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红河州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艳丽在文学创作与基础教育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她的作品曾获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桂冠奖、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等多项荣誉,但她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初心。
“我首先是红河的孩子,然后是红河的老师,最后才是红河的写作者。”签售间隙,李艳丽说,"写作对我来说不仅是创作,更是一种教育方式。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这片土地的文化。”
作家古萧、刘清华、王正友及弥勒市作家协会的5名作家也参加了本次文化活动,他们表示:此类本土文化活动不仅推广了阅读,更让红河的孩子们看到了自己文化被书写、被珍视的价值;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让红河文脉在书香中传承。
据悉,此次活动是“书香红河·文脉传承”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未来还将邀请更多本土作家走进红河各地,用文学的力量连接起红河的过去与未来。
责任编辑:陈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