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杨文作

作者: 来源: 开远市灵泉中心校椅子凹小学 时间:2022-02-28 10:58:55

杨文作证件照.jpg

杨文作,男,苗族,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开远市灵泉中心校椅子凹小学校长。30年的教学生涯,中间除了有1年在螺丝塘小学外,其余的岁月,杨文作都奉献给了椅子凹小学。作为乡村教师,杨文作努力践行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地帮扶贫困学生,带领学生自力更生改善办学环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关心苗寨发展,积极支持椅子凹村扶贫工作,他被当地人民群众称为最美乡村蒲公英。现在,他仍然一如既往,奋斗于教育事业!用辛勤与汗水,诠释一名乡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

1991年,当杨文作怀着美好的希望来到椅子凹小学时,呈现在眼前的是贫穷落后的村寨,村里没公路、没电、没纯净的生活用水、没有一间砖瓦房,全村都是茅草房。学校的教室只有侧面两堵墙,前后空荡荡的,几根砖柱支撑着一个瓦屋顶。教师宿舍也破破烂烂。由于该村全是苗族,思想比较落后,多数村民不让女孩上学,如何把这些女孩子带到学校里上课,就成了当时的一大难题。看到这种现象,杨文作暗下决心,以后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他挨家挨户去劝说,有的是三番五次上门,最终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报到入学。为不使刚到学校的学生又辍学,他免去他们的学杂费,又从自己每月才45元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买笔和作业本无偿送给学生。每当开学时,有的学生交不起科书费,他就说服家人,把家里的大米拿去卖了,用换来的钱帮助困难学生付科书费。如果是孤儿,就一切费用都免去。有时,他的家庭生活困难,一时帮不了困难学生,他就趁周末带领学生到大山里面去捡松香、干松果、野生菌等,再拿到十几里外的城里去卖,用换来的钱解决学生的困难。经过他的努力,一个个失学儿童又回到了教室,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稚气的笑脸,他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学校从建校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一师一校”的状态,教学任务特别繁重。1992年那段时间,杨文作一个人白天要上三个班的课(属于三级复式),晚上还有一个扫盲班,共有学生一百多人。每个星期他星期一上午到学校,一直到星期六的下午才能离校赶回家。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留给了椅子凹小学。虽然远离城市,但是和苗家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11月,厄运降临到了杨文作的家庭。他刚满九个月的儿子,因生病没有及时送到医院,高烧不退不幸离开了人世。杨文作陷入深深的悲伤与自责,因为没有照顾好孩子,也因为没有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陪在她身边。但是,为了山区的孩子不耽误上课,办完儿子后事的第二天,他怀着悲痛之心告别伤心欲绝的妻子,继续赶回学校上课。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学校,看到学生们站在教室门口等着他,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光时,杨文作强压心中的悲痛走进了教室。虽然他失去了一个孩子,可是这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孩子啊!他们更需要他!此时此刻他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离不开大山,这里的孩子需要自己!

解决学校的危房是头等大事,教室一天建不起来,学生一天不安全。杨文作找村社干部,找上级领导反映情况,经过杨文作和村民们的努力,椅子凹小学校舍终于建起来了。学生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学生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了明亮的教室却没有活动的场地,在课余时,杨文作带领学生又挖平了600多平方米的一个篮球场。1992年,经过多方联系,又得到驻开某高炮部队的大力支持,部队领导还驱车把一对篮球架无偿送到椅子凹小学,解决了学校没有球场的难题。之后,他又找到华新水泥(红河)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帮助学校无偿硬化了球场,自己出资在球场四周种上树木花草。

1992年12月,正当杨文作和学生们为了能有这样的教室和活动场地而高兴时,他接到了村民的通知,说他刚满六个月的二儿子发高烧已住院。他带着焦急的心于当天晚上11时左右跑到医院时,儿子已经处于长时间昏迷状态,医生正在对他进行抢救且把病危通知放在孩子的床头。当妻子看见他赶来时,由于伤心过度也昏迷过去,经过医生十几分钟的抢救后,妻子才渐渐醒过来。妻子总算没事,但是,由于抢救不及时,儿子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生命虽保住了,但智力受到重创,时常抽风昏倒。到十二岁时,由于病情越来越重,病发时常常口鼻流血。为了椅子凹小学这个大家庭,杨文作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他感觉对不起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夭折,一个残疾。他也感觉对不起妻子,让她独自持家,独自面对这么多困难。欣慰的是,妻子没有抱怨,默默给了他支持。

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杨文作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考入州师范学校,一年的学习使他学到了平时想学而没有学到的东西。2000年9月,他从红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开远市乐白道办事处楷甸村委会螺丝塘小学任教。在螺丝塘小学任教的一年中,为了能使用彝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课余时间,他把群众和学生当作老师,认真学习彝族语言,经过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他很快并掌握了许多课堂用语,在教学中“双语教学”的使用,常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螺丝塘小学任教的一年中,通过他的努力和多方筹集资金,为学校修建围墙大门、建教师厨房、立旗杆、成立学校第一批少先队,为螺丝塘小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9月,组织上考虑到杨文作自身是苗家子弟的一员,到苗族村寨教学更能发挥特长。于是,他又重返椅子凹小学任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自己在群众中代表共产党的形象,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在任教的同时,他经常把党的富民政策、农业技术科技动态等宣传给群众知晓。帮助村里的干部为群众讲授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技术,使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使闭塞的椅子凹村能很快地跟外界同步发展。让人民群众知道,老师不仅会教书育人,还是致富路上的能手。看到椅子凹村民小组昔日的茅草房变成了一幢幢砖瓦房,他的心里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看着许多教师为得到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走关系,他却从来没有动过心。当看到自己的一批批学生从大山里走出去时,他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骄傲与自豪,人生能如此足也!

党和政府对农村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好,杨文作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大力协助椅子凹村民建设家乡。几十年来,一代一代的椅子凹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乐观、开朗、友善的性格深得全村的喜爱。许多村民都乐意跑来找他解决问题。他也非常愿意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面对昔日学生的错误,比如家庭暴力和其他农村陋习,他敢于大胆提出批评。他积极支持椅子凹扶贫工作,为多户贫困户送去卫星电视接送器和电视机,为贫困学生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质。如今的苗寨俗易风移,离不开杨文作同志几十年的努力。

近年来,由于连续几年干旱,椅子凹村民小组饮水变成了一个大问题。老师和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杨文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在课余时带领学生挖了口容水量为8立方米的小型水窖,解决了师生饮水难的问题。同时得到市民族事务局、开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乐白道办事处、乐白道中心校、开远市城市绿化处等单位的关心。城市绿化处曾多次无偿派绿化用车把一车车生命之源送到学校的水窖中,解决了用水难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守初心不动摇。他一个人、一盏煤油灯、一只粉笔撑起了椅子凹小学一片蓝天。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设计师,有的当建筑师……他有很多机会调离乡村教师岗位或是到离家更近的学校,但他一直坚守阵地,被人民群众称为最美乡村蒲公英。他的事迹曾多次在开远电视台、红河电视台、新广网等媒体报道过。

他扎根椅子凹,立足教学工作,做好乡村教师,同时努力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杨文作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肯定。2012年7月,被中共开远市教育局委员会评为“党员德高业精标兵”;2014年7月,被中共开远市教育局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8月,被中共开远市委和开远市人民政府评为开远市优秀教师;2017年12月,被红河州教育局和红河州新广网络信息服务公司联合评选为“远泽物流红河乡村好老师”。

从事教师工作30年来,杨文作没有丝毫懈怠,他真正对学生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对椅子凹小学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教育有拳拳的赤诚。现在,他仍然一如既往,奋斗在乡村教育第一线,用辛勤与汗水,诠释一名乡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