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一首澎湃的歌

作者:许梅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19-09-25 12:27:29

朝阳在前方引路,晨风掠过发梢。驱车前往单位,电台里正在播放着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持人正在细说这首歌曲的由来。

远处的田野疾驰而过,主持人还在详细解读,历史的光影在朝晖中跳跃,一些细节悄然浮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天安门广场威仪无比,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这期间,发生了多少改天换地的事件。新中国面对国外的各种势力,突破重重封锁,经历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初期,1955年,我们咬紧牙关以举国之力,秘密研制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1977年,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 ,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城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2011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倏忽间,白驹过隙,一项项科研的成功,一件件国策的运行,中国人民摆脱了缺衣少食的日子,稳步迈入大国行列。

回忆着新中国的发展史,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我那曾经举步维艰的家庭。那些我出生以前的时光,大抵是听哥哥姐姐们说起的。五十年代末期,毕业于昆明师范大学的父亲,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前往建水县曲江三中而去。他的青春和汗水,在那儿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家人,凭借着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单薄的双肩,硬生生地为子女们撑起了一片天空。

经年以后,许多记忆都已渐渐飘散,八十多岁的父亲对那些艰难的岁月记忆犹新。他记得他的学生们,记得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记得课堂里一双渴求知识的双眸,记得三中的一草一木,记得1970年那场大地震的惨烈场景,那些军民同心抗震救灾的场面,清晰如昨。他还记得我的母亲身怀六甲,依然不惧簌簌落下石块的余震,拖着笨重的身子艰难地爬入废墟中救人的场面,而那时的我正躲在母亲的子宫里,安然无恙。

多少事,已然随风而逝,随着祖国大踏步前进的步子 ,我们一家六口人过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日子,电冰箱、彩电、轿车,三个念大学的子女,母亲再也不用为明天的早餐发愁了,也不用为总是让孩子们穿打补丁的衣服而心酸了。如今,年迈的父亲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偶尔我会询问父亲一些国事,父亲总能随口道来,仿若他正站在三尺讲台,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今,我端着手机,朋友圈里到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扫黑除恶,除恶务尽”“脱贫攻坚”的信息,让我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那天,女儿推荐了几篇文章给我看,文章讲述了“14亿中国人是如何喂饱自己的”,描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还有中国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不看还真不知道,例如为了解决由于地理位置致贫的甘肃,“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些山谷间建设了高速公路、铁路和桥梁。”还有,“50级”桥梁——天宁沟大桥,甘肃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风力发电厂。文章还讲到云南和贵州,展示了云南宣威市的普利特大桥——全世界第3高的桥,还有贵州六盘水的北盘江大桥——全世界最高的桥。看着这些建在高山峡谷之中的桥梁,我除了震撼、自豪,还触摸到了祖国博大的胸怀。

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军人总是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争取救援的每一秒钟;华夏儿女在海外遇险,中国领事馆总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为之激荡。一首老歌在心中悄然回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心中回荡着一首深情的歌,祖国呵,母亲,我的血液里激荡着您的山川、河流,您无时无刻都在儿女的心里,紧紧相依,绵延不绝。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