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你的幸福我的心愿

作者:许樱玉 来源: 红河州文联 时间:2019-09-26 15:55:27

 

“喂,你是挂钩我家的那个领导吗?”

“呵呵,是亲家吗,有什么事请讲?”

 早上七点半钟,李林建刚吃好早点准备坐上车去看他挂联的8户贫困户。电话一响一接一听,便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打来的,虽然手机屏幕上没有显示拨打联系人号码,但他一听“挂钩”二字便知。

“哦,是这样,告知你一下,我家的建房补助第三万昨天已打到卡上了,谢谢领导!”

“钱到账了?好好,我正准备今天来家里看看呢,等来到再说。”挂了电话,李林建心情舒畅了许多,终于落地最后一户!他把装着各种扶贫政策的文件和贫困户资料的手提公文包放到车后座上。然后开车来到本市一家超市,买了几份慰问品:李批嘎家有两个小学在校生,他买了两个书包;李罗尾家有个80岁的老娘他买了一袋营养品;白材后家没有读书人也没有老人,他买了一套小孩的衣服;马吴妹家他给准备了一个电饭煲……根据各户家庭情况不同,李林建准备的慰问品也有所区别。

根据贫困户建房补助标准,1至3人户住房面积不超过60个平方,按照建房工程进度,打好地脚圈梁政府补助1万元,第二层封顶再补助第二万,装修入住后补第三万元。按理说,在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危房拆除重建完工的,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即可,但就刚刚打电话来的这户人家来说,却是不可能的。他家的家庭情况极其特殊,由于家庭成员3口人中,用“老弱病残”来形容也不为过,两个老人和一个孙子。老人原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成家并另起炉灶,女儿也出嫁,老人跟小儿子过,谁知小儿子和儿媳相距不到一年双双因病去世,留下76岁的老父和75岁的老母外加一个13岁的儿子,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收入来源,加之儿子儿媳去世前生病治疗,家里面一贫如洗,低矮破旧的房子里,黑乎乎的墙壁,个子高一点的人进去都要稍微弓着身子,怕头顶碰壁。进到房间内,家徒四壁,除了墙角处的地面上有个火塘,火塘边上用泥土垒起的简易灶台上放几只碗几双筷,墙上挂着几件破旧的衣物外没有其他家什了。

李林建从第一天入户走访开始,就发现这是一户贫困程度较深的农户,要使农村此类贫困家庭脱贫,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乡镇干部的极大努力,加上挂包联系人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来,像这类贫困户,既没劳力又没资金,即使做通了思想工作实施起来也是难上加难。李林建边开车边想:这下好了,又可以解决一户贫困户的危房问题了!有了这一万块钱,装修就不成问题了,这是他所挂贫困户中最后一户未解决住危房问题的农户,所以无论如何李林建是要高兴的,也算是值得庆祝的好事儿了!

要知道,为了帮助该贫困户住危房问题从而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李林建可想了好多法子,伤了好多脑子。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光说通两个老人的思想工作就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一方面由于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老人担心房子还没盖好,人就死了,到时老房子拆了,连个放棺木的地方都没有,那可就麻烦了!另一方面老人想,自家无钱又无力,建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万一房子拆了建不起来咋办?李林建耐心地一一解除了老人的困惑,并保证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房。做通了两个老人的思想工作,接下来就该去做老人家亲戚们的思想工作了!确实,在农村建房一没钱二没劳力等于纸上谈兵。李林建为了在政府补助的三万元内建起一间60个平方的钢筋混凝土房,他通过向村委会干部、村组长、老人的邻居等调查了解了老人家所有亲戚关系,哪怕有点沾亲带故的人都被他列入“白名单”中。如果有亲戚的帮忙,那么3万元就可以全部用在刀刃(购买材料)上了!

首先,李林建到了老人的大儿子家,向老人的大儿子道明了来意,并征求了他的意见。毕竟他现在是老人唯一的儿子。起初,老人的大儿子觉得要他出工出力怕耽搁太多时间,误了自家农事,但听到李林建说他还会动员其他所有的亲戚来帮忙时,终于答应了。老人的大儿子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李林建又马不停蹄地到老人嫁到另一个村的女儿家当说客。同样,在他的软硬“强攻”下,女儿也答应了,她说等开工那天她会和丈夫一起来帮忙的。接下来,李林建又前前后后做通了老人的兄弟姊妹一共六户人家的思想工作,他们答应在建房期间一定不间断来帮助建房直到完工。

果然,在老人家的老房子拆除那天,李林建看到了他说服的各位亲朋好友。开始建房后,也看到那些自己亲自说服的亲人们,有的挖土方、有的砌石脚、有的拌混凝土、有的提沙灰,还有几个邻居也在其中帮忙,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李林建此时内心无比激动,好像是在建自己家的房子。他仿佛看到老人一家搬进新房时满脸挂着笑容幸福的样子。

在众多人的帮助下,老人家的房子终于在一个半月后完成一层封顶主体结构,按照工程进度政府已及时拨付了建房补助款。由于没有一分资金,装修遇到了困难,可是政府是完成装修入住才补助第三万元的。“能不能提前补助第三万元呢?”于是,李林建把老人家的基本情况用书面报到了乡联席办,并亲自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报告了该贫困户的特殊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并在李林建打包票有问题他来承担的书面承诺下,实现了提前补助第三万元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李林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为贫困户争取到5吨水泥。于是拿到1万元的第一时间,老人就用其他人的手机(因为他家没有手机)激动地向这个一心一意帮助他家的大恩人打来电话报告喜讯。

“有了这1万元,安安门窗刷刷墙足够了!”李林建一边开车一边想。乡村公路弯多路窄,车子在公路上颠簸了将尽两小时 ,他终于来到集镇上。在乡政府食堂,他和乡政府职工一道吃过饭后,开始入户走访。他提着慰问品走东家闯西家,老百姓看见他都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他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与贫困户唠家常、谈计划、话发展,与老百姓一道分析如何才能发家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将近一年来,李林建走街窜巷入户走访的背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老百姓早也把他当作亲人,有什么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就是来找他寻求帮助。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也然成了他工作的动力。再苦再累也绝不辜负老百姓对他的信任,风里来雨里去,太阳底下晒也没关系,由此,他成了人民群众名副其实的扶贫政策宣传的“桥梁”和“纽带”,也从此享有“老百姓的贴心人”的口碑。

太阳如此毒辣,路边的杂草被晒得几乎枯萎,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知了爬在林子里的树杆上大声叫唤,更增添了这天气的炎热程度。李林建提着慰问品在村子里的街道上走着,路边的狗儿张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发出“哈、哈、哈”的喘息声,坐在房子下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见李林建来到身旁也不叫不咬,屁股下的尾巴还在摇动,由于是坐着,所以像是在扫地。“来不迎、走不送、狗不咬”,李林建达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三不”境界。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残致贫,有的是因学致贫,有的是因缺劳动力致贫。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李林建把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因户施策,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作手实施扶持措施。让住危房的享受农危改惠农政策;对有劳力而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家安排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对既生病又没有劳力的家庭享受光伏扶贫政策或者异地产业扶贫政策,让外出务工的家庭享受劳动就业奖补政策……对于生产生活中突遇家庭变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特殊家庭,帮助贫困群众申请临时困难救助,让困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

工作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也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一名驻村扶贫队员也许就是吃吃喝喝过一天,也许是睡个懒觉闲逛逛马马虎虎又过一天,但对于驻村扶贫队员的要求政策上是严格的,对驻村扶贫队员的工作职责是明确的。对于一个合格的驻村队员来说,不但要有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还要敢担当勇作为,负有责任心。对于一个优秀的驻村扶贫队员来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既要用情,又要用心,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为的是早日实现本地方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

正是有如李林建一样的大批驻村扶贫干部,才使得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效。

有一天,李林建像往常一样,和本村的几个驻村队员到村委会所在地商议关于发展产业促进脱贫的事宜,一个建档立卡户拦住了他们,用哈尼话对李林建说,李林建不是哈尼族,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简单的哈尼话、彝族话倒能听懂几句,可今天这个大伯说的话他听不懂,大伯用手极力地比划着,还好遇到个会说汉话的老乡,在他的翻译下,李林建终于明白了这个大伯的意图,他是为了感谢李林建一直以来对他家的关心帮助,要把家里养的几只本地鸡抓两只送给他。

“不用不用”,李林建急忙摆手,“那是我作为驻村队员的职责所在。”李林建示意老乡把他的话翻译给大伯……

驻村将近一年,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东家拿来几只鸡蛋,西家送来几把青菜,纯朴的老百姓把对驻村队员对他们的帮助转化成用自己种出的蔬菜瓜果表达对恩人的谢意。

说实在的,驻村以来,自己进村入户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经过无数次的走访,真正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从一个一开始进村入户需要村干部带领,对农村地形七拐八弯摸不准东西南北的呆头外来人,变成如今对哪个村哪条街哪户人家都很熟悉,和寨子里的人见面打招呼,和亲家一起吃饭劳作,自己俨然被村民当作本村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虽然自从驻村,自己回家的次数变少了,和家人的相聚屈指可数,在工作过程中经历风风雨雨,遇到过许多棘手的麻烦和问题,但想想老百姓对他态度的转变,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冷漠到热情,到遇到困难问题来向他寻求帮助,再到向他感恩帮助……晚上,李林建躺在床上,一幕幕驻村以来的点点滴滴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感到一阵欣慰。他要更加努力,来回报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他要更加努力,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这天晚上,李林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已去世八年的父亲,老父亲还是一副“严父”的模样,不过“严”字上面多了一丝“慈”样,梦中老父亲对他说:儿子,好样的,你永远都是爸的骄傲!加油!

奇怪,好多年没梦到父亲了,这预示着什么吗?李林建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父亲那期盼的眼神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由于昨天那个大伯的启发,李林建他们商量就在本村实施养鸡产业扶持政策。他们经过思考、分析,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养鸡是本地的传统优势发展产业,而且养鸡周期短见效快。于是李林建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优势,从外地老熟人那里以从优的价格运进第一批优质良种鸡苗,这些鸡耐寒、抗病强,从而降低了贫困户重养轻管、缺乏科学养殖技能而导致失败的风险。

事实证明,养鸡是成功的,等第一批实验性鸡苗在农户家中长大、下蛋、孵出小鸡,李林建他们才接着进第二批、第三批鸡苗,直至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过年过节了,老百姓不用再去集市上花大把的钱买鸡来祭献祖宗了,生病了可以杀一只自家养的鸡来补充营养。在自给自足外还可以向外出售,由于是自家养的,不喂饲料,肉质鲜嫩香甜口感好,所以吸引很多外地人来购买,这又是一笔收入!这不,在李林建的带领下,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产业链,驻村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匠心打造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致富的新路子。

看着贫困户家里一群群活蹦乱跳的扶贫鸡,“冬天过去了,春天要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民梦就要实现了!”李林建好像又看到父亲那期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作者:许樱玉 彝族

 

(责任编辑:卢秀丽 审核:喻自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