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这条路走对了”——浙江余村绿色的破局

作者:张均斌 王增强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时间:2020-07-27 15:30:17

对余村人来说,2005年是个辞旧迎新的年头。在此前的几十年间,他们依靠挖矿、建石灰窑和水泥厂发展成了浙江省安吉县的首富村;而在那之后,矿山被封、水泥厂被关,绿水青山成了发展主题。

没人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甚至连该不该走,村里都存在不少分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前,余村280户人口中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在1992年,一名余村矿工的月工资能到七八百元。2004年,余村的村集体收入在300万元,而仅仅一年后,这个数字暴跌到了二十余万元。

21.jpg

余村村口的大石头上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增强 摄

更大的冲击来自村民,失去工作的他们愤怒地冲到了村委会,指着村干部大骂:“你们干部还有工资,关停矿山水泥厂,让我们去喝西北风吗?”很多人为了谋生只能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被骂得最狠的人是鲍新民,2005年,他刚当上余村村党支部书记。

“我自己也很难受。”他说,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后,村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关键是他也不知道村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但当时余村已经到了不得不破局的时候,常年的挖矿和高污染使余村的青山绿水满目疮痍,烟尘漫天。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背靠满目翠色的毛竹林、家家户户产笋干的余村百姓,却连鲜竹笋都不敢放在外面晒。“到处都是矿山飘出的灰尘,这样的笋干能吃吗?”鲍新民说。

余村的困局是当时浙江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浙江在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身在水乡无水吃、土壤污染严重、近海岸赤潮频发,浙江遭遇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

在这样的情况下,打造“绿色浙江”被提上日程,余村等村镇率先启动了改革的脚步。鲍新民初期的犹疑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很快消失殆尽,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从此,余村的绿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边整治环境,一边发展旅游,很快,美丽生态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余村集体收入由300万元跌至20万元后开始“回暖”。“2006年的时候,我们村已经有9户农家乐,200多张床位,一年就能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了。”余村农家乐经营户潘春林说,在办农家乐这件事上,余村又比很多地方先行一步。

如今,“两山”森林小镇、矿山遗址花园相继投入建设,来余村参观、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余村的农家乐也转型升级成了主题各异的民宿。目前,余村从事旅游休闲的农户有42户,从业人员300多人,2019年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21万元。

余村的村口列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鲍新民最常来的地方。从村口往村子里望去,余村的一切和十几年前相比都已经大变样。虽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很多方面,新与旧的交接仍在进行,村民面对的困惑仍有很多。

但有一点,已经再清楚不过,鲍新民说:“这条路走对了。”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