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黔南日报)穿越“三千四百年”的传承与梦想

——“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大型采访活动纪行

作者:李荣江 田高 来源: 黔南日报 时间:2019-05-08 09:35:06

01.jpg

  异域风情的河口口岸      马熙腾  摄

3.jpg

  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们在红河日报社考察,探讨融媒体建设。     本报记者 田高 摄

4.jpg

  新闻奖评选启动仪式        本报记者 田高 摄

  4月22日至25日,记者有幸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奖评选暨“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大型采访活动。从贵州黔南乘高铁至云南红河,一路走来,繁花似锦,大美红河,古风扑面。

  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一张张鲜活的文化名片,一个个现代传承的经典,破译了“三千四百年”的神秘猜想,但“活着的历史”依然诉说着红河前世今生的绚烂和静美。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北部与昆明相连,南部与越南毗邻,有秀丽的南亚热带风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民族风情以及景致独特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的传统工艺,加上哀牢山和红河在其西南,南盘江流经其东北,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境内辖4市9县,常住人口数474.4万人,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守正出新,行稳致远。4天的采访行程,记者眼前呈现出了一幅幅新时代红河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画卷——

  工业强州  蓄力筑梦

  曾经因为锡矿工业的繁荣兴盛,红河被誉为“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

  据了解,近年来红河州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发挥传统工业优势,推进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优势互补、转型升级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对南亚东南亚巨大的发展市场,通过“大树移栽”模式,红河州先后引进惠科集团等实力企业,填补了红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白,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地消化和吸收了锡、铜等原材料,实现了互利共赢,重塑了红河工业新形象。2016年12月份兴建的开远轻工产业园,按照电子信息、服装、轻纺、食品等产业功能区布局,先后引进一批食品、服装、电子元件加工等轻工企业集聚发展。截至2018年12月,园区入驻企业15户、投产1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在大抓新型工业强州的同时,红河州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努力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2018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2户。惠科铜箔、铜杆等项目投产,红云红河烟厂技改搬迁,铂骏20万辆皮卡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浙江大学共建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年产10万吨钢铝板数字化彩印生产线项目……

  生态靓州  绿色筑梦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红河的真实写照。围绕着“绿色生态靓州”的发展思路,红河州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由点线面构成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

  采访得知,2016年以来,红河先后建成滇南绿洲启园、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建水五龙湖森林公园等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新建公园面积3万多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两园”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成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就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千百年来,当地哈尼族群众创造的“四素同构”农业生态系统,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古歌。自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红河州建立起州、县、乡、村、组五级管理机制,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文件,为全国、全世界守望好这片人类共有的家园。

  2018年,红河州森林覆盖率达50.3%,全州13县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9%。污染退、湖水清、土地净、空气洁,红河正向世人展现出绿色红河、生态红河、美丽红河的动人底色。

  2015年,红河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称号;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开放活州  包容筑梦

  近代,红河曾留下多个云南“第一”,也都与开放发展有关: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

  如今,这里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在这里,诞生了云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则是中国与越南、东盟各国开展商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红河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三区联动”,释放园区聚集和平台支撑效应。

  成果从2018年的数据可窥见一斑:蒙自经开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红河综保区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9项创新制度,开通口岸作业区;河口跨合区入驻企业26户,惠科河口电子信息产业园如期开园;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外贸进出口总额36.4亿美元、边民互市交易额12.3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94.2亿元,增长25.2%……

  看准红河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落户红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向红河汇聚,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已然成为红河的基本元素。

  文旅融合  蝶变筑梦

  满满的4天采访行程,记者俨然走进一座天然民族博物馆和民俗大观园。目前,红河州1144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1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

  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历史文化名城临安古城以及西南第一条国门铁路——滇越铁路见证了民族文化、儒家文化、边地文化的交融共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制作工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蒙自过桥米线、个旧锡工艺等历经千秋,韵味悠长;多元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四季生产调、彝族海菜腔等绚烂的民族歌舞……

  坐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和合共生,守正出新,并产生倍增效应,一直是红河州探索的重点。

  因电影《芳华》的热播,作为滇越铁路上一个重要节点的蒙自碧色寨,其承载着厚重人文历史的火车站旧址和中、西式建筑,逐渐为外界熟知,前往探寻、游玩的人逐年增多。

  以锡文化为背景,以锡工艺为传承,让锡别具内涵与价值。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每一件产品都使用“锡都”自产出口免检99.9%的高纯锡生产,继承了300余年的传统精湛手艺,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弥勒的红河水乡小镇、太平湖森林公园是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脱贫振兴  奋进筑梦

  据介绍,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实际行动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写在红河大地上,红河州按照“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的思路,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五场硬仗,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大会战。

  以抓实农村党员群众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一批“明白人、带头人”队伍为重点,红河州紧紧依托各乡镇党校,建立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走出了一条“强组织、建基地、选苗子、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的新路子。

  “以前一亩田的产值仅仅2000元上下,“稻鱼鸭”模式下,基本能达到1万元左右,实现了亩产‘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红河州在保护哈尼梯田的同时,开发出“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哈尼梯田保护+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三赢。如今,梯田“稻鱼鸭”高效种养基地已成功申报国家2018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规划面积10000亩,投资6.8亿元的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是一个集高端花卉、优质蔬菜、特色水果和珍稀苗木种植、冷链加工、电子商务、观光休闲、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一体的高效现代农业园。随着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知花小镇的建成,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聚焦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红河着力培育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等……

  2018年,全州实现99个村脱贫出列、4.14万户18.2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3.06%下降到7.7%,富民强州的梦想正在红河逐步变成现实。

  民族团结  多元筑梦

  “红河水有多少,好日子就有多长”,一首歌唱出了红河儿女的幸福生活,也唱出了红河11个世居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真实愿景。哈尼长街宴上,各族儿女都是座上宾;苦扎扎节火把节上,各族儿女弹起大三弦,跳起“乐作舞”;11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奔小康……

  红河境内少数民族人口274.58万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该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力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实行民族工作社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格局……通过发展经济、教育扶持、民生保障等,全州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州委、州政府多次被国家、省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卓绝奋斗下,2018年,该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3.77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年居云南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本版部分图片及资料由红河日报社提供)

 
(责任编辑:卢秀丽 审核:喻自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