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山旮旯里趟出幸福路

作者:倪琴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8-09-05 22:50:00

  烈日炙烤着大地,嶙峋的石头杂乱地布满山坡,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蒙自市西北勒乡大丫口村的村民李秀和丈夫赶着牛,在陡坡石缝稀薄的土层上艰难地犁地,执拗地种上几粒包谷。不一会,汗水就浸湿衣背。李秀抬头望天,希望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下场雨,给这片干燥的石山降降温,也给刚刚种下的种子一点生的希望……

  这幕场景,一直深深刻在李秀的记忆里:“我当时就想,一定要走出这山旮旯!”

  然而,30多年过去了,李秀并没有离开这山旮旯,而是在这里不断奋斗,趟出了一条幸福路。

  与环境抗争

  1986年,青春秀丽的楚雄姑娘李秀爱上了兵哥哥陈忠华,嫁到了蒙自西北勒。

  坐上火车、换乘汽车,再沿着一人宽的泥巴路翻山过坎,终于来到了西北勒。“怎么有那么高的山,那么难走的路啊!”这里的穷,超乎了李秀的想象: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没有一处溪流水源,村里全是土基房、叉叉房……

  对爱执着的李秀还是选择留下,与丈夫一起辛勤耕种,养家糊口。

  西北勒乡几乎所有的耕地都夹在石头缝中,土层瘠薄,缺水干旱,李秀和丈夫种些包谷和南瓜,一年苦到头,依然收获无几,“一家人怎么吃饱肚子,成为我们每天醒来面对的头等大事。”

  地难种,那就做豆腐卖。夫妻俩把一口半旧的石磨搬进灶房,每天凌晨3点就爬起床,推着沉重的磨盘磨浆子做豆腐,等天亮再用铁皮桶挑着挨村叫卖。

  西北勒乡的村与村之间相距很远,且都是崎岖的山石小道,夫妻俩从大丫口村出发,一天要跑四五个村才买得完,赚取到一些微薄的收入。一个冷冽寒冬的早晨,李秀挑着水豆腐走在山路上,风呼呼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似的。一个趔趄,李秀滑倒在地,白花花的水豆腐泼洒山坡上……李秀坐在地上,看着满目的石头山默默流泪,这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想着家里还有饿肚子的老人和孩子,李秀又鼓起力气,重新爬起来走回家。第二天,她挑着担子的身影依旧出现在山石小道上……

  “我当时就明白,身处这样艰苦的环境,除了苦干实干,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李秀说,环境越是恶劣,人越是要奋斗。

  走上经商路

  “能吃苦、敢打拼、头脑灵”是许多乡亲对李秀的评价。

  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北勒物质匮乏,百姓生活窘迫,有村民甚至连一碗水豆腐都舍不得买,李秀就让村民用堆在家里的包谷来换,再把换来的包谷攒起来,背到草坝集镇上卖。这样一来一去,李秀与外面市场的接触多了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发展政策逐步宽松,规模不断扩大。李秀看到,大山外面的许多人开商店卖烟酒糖茶小百货,生意不错,决定试一试。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草坝后,李秀申请到了一份营业执照。“拿到执照的那天,我高兴极了,没想到大山里的农民也能当上老板!”为了便于照顾家里,李秀把商店开在了西北勒村委会。

  老板当上了,但李秀也更辛苦了。“路难走,没有车,进货全靠两条腿!”每次进货,李秀和丈夫拿着绳子和纸箱、布包,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一个小时,到毗邻蒙自市的攀枝花村,再花两毛钱坐车到城里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凭营业执照购盐巴、火柴、煤油、白糖等生活物资,再打包装进纸箱和布包,用绳子捆在身上背着往回赶,在山路上洒下艰辛汗水……

  后来,西北勒乡挖通了一条通往碧色寨的土路,李秀和丈夫用赞的钱买了辆拖拉机,才结束了背货的日子。

  到了90年代末,物质进一步丰富,夫妻俩跑得更勤快了,把山里的东西拉到外面卖,再把山外的日用品买回来。没过两年,拖拉机换成了农用车。

  李秀成为了西北勒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家里的年收入从几百元到了上万元,建盖了新房,买了摩托车。2000年的时候,李秀把商店交给家人打理,买了辆面包车一边进货一边搞营运,寻找新商机。

  开起农家乐

  每天开着车从东到西,李秀对西北勒的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进入21世纪后,惠民政策逐渐多起来,全乡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一部分人的思想也渐渐变得开放,有人开始尝试种苹果、栽烤烟、搞养殖,大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但相比较外界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西北勒依然还很落后!”

  李秀又再一次打算,离开西北勒,到城里找点生意做。但近五年来,西北勒的发展像驶入“快车道”,发生了令李秀惊叹的巨变。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新一轮教育、卫生改革的推进,燃起了西北勒人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乡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解水困,修建提水工程,22个自然村7600余人喝上自来水;修公路,建成28条公路,实现通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和主要产业区路网全覆盖;兴产业,苹果、烤烟、万寿菊连片种植和山地鸡、生态猪等特色养殖如火如荼,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建新房,加固修缮和拆除重建并举,上千群众告别茅草房、叉叉房……

  李秀又找到了新商机:“路通了,村美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慕名到西北勒的游客越来越多,开个农家乐正合时宜!”2016年,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西北勒第一家农家乐开业了,李秀给它取了个温暖的名字——乡情。

  每天在农家乐打扫卫生、侍弄花草,招呼客人,李秀觉得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经过用心经营,去年,农家乐的收入超过20万。一家人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两个孩子也长大成人各自做生意。

  “以前一直想走出这山旮旯,现在撵我也不走了!”李秀说,“如今的西北勒果树满山遍野、道路四通八达、村舍干净整洁,村民们从喝塘子水到喝自来水,从走泥泞路到走水泥路,从住叉叉房到住小楼房,从买不起一碗水豆腐,到现在想吃肉就吃肉,这一切改变,都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回望走过的路,李秀感触地说,幸福生活真的是要靠奋斗来创造,而改革开放给了奋斗者最好的舞台,让山里农民的生活有了希望,奋斗有了回报。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