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奏响文化繁荣发展进行曲

——改革开放40年我州文化事业发展侧记

作者:毛静媚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8-09-15 02:56:00

  “改革开放之前,市里的电影队到各乡镇轮回免费播放露天电影,那个时候的电影题材并不丰富,更没有取材于我们当地题材的电影。”54岁的个旧市民黄惠萍回忆道,《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等题材的故事片是当时经常看的电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红河文化发展的历史新篇章。40年来,我州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红河文化特色,以民族文化强州为目标,不断增加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投入,着力深化改革、繁荣事业、发展产业,提升红河文化软实力,全州文体广电事业呈现出事业繁荣、产业发展良好的态势,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振奋了各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红河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提供了文化支撑。

  先声之后,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文化的变迁在多个领域齐头并进——

  厚积薄发 打造精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文化机构经过反复撤并,从1978年的文教局撤并为2015年的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加挂州新闻出版局的牌子。

  1980年1月,我州民族语电影译制配音组成立,译配了第一部哈尼语电影《山寨火种》。至今,共译制哈尼语、瑶语等民族语电影394部,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1983年,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开播;1989年,红河电视台开播。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家购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能收看的电视节目很少。”黄惠萍说,如今是用55英寸的液晶电视机收看卫星电视节目,节目丰富,题材新颖,有的电影题材还取自红河州,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精品打造成绩斐然,文化影响不断提升。

  40年来,我州文艺表演团体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全州和区域性文艺比赛和展演活动。全州创作、排练、演出舞台艺术作品2000余个,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各类比赛中获奖项百余个。州歌舞团、州文化馆等艺术团队多次代表国家、省、州到4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访交流的同时,先后引进300多个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到州内进行商业性演出。2015年,我州举办首届红河文化艺术节;《哈尼古歌》成功亮相国际米兰世博会。2016年,我州组织参加多场国际演出活动,舞剧《诺玛阿美》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艺术节。2017年,舞蹈《山之子》入围第十一届全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并获第十一名;新创作音乐剧《爱如星火》在红河大剧院首演成功。

  全面发展 影响扩大

  1991年,按照相关政策,我州组织实施卫星地面收转站“331”“211”工程,主要覆盖乡镇、行政村等广大农村地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68.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州紧紧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把文化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17年,全州脱贫出列贫困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全州21家城市影院全年共放映电影12.74万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2万场次;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译制混录棚升级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32部影片译制工作。

  40年来,全州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单一向全面发展,已初步形成新闻出版、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并成为全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全州拥有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乡镇(农场)综合文化站139个、村(社区、自然村)文化活动室3917个;建成乡镇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132个、村级基层服务站点1175个,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7个,文化惠民示范村25个。目前,正在推进村史室等建设。

  红河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品牌正在形成;文化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六大文化产业园”初具雏形,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人才辈出 硕果累累

  “我自小就喜欢民族文化,喜欢吹奏葫芦丝,它和哈尼族乐器巴乌是姐妹乐器,吹奏出的声音悠扬动听。”参加“2018年中国云南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并获得成年组金奖的蒙自市民李卫高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老师教授,也没有培训班,只能自学,就连比赛也很少。而现在,他已经参加过20次全国、全省、全州性的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他教授着400余名学生,也经常被各个学校邀请去上课。

  我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壮大队伍,激发文体广电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坚持选送骨干艺术人才等到外地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文化人才和文艺骨干。全州涌现出音乐家李元庆、画家杨继高、戏剧家徐远征、摄影家赛云鹤、著名学者施友万等一大批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群众文艺人才,形成了以指挥家郭长风,舞蹈家王佳敏,作曲家陈金来、卢七三、李衡之,歌唱家梁保禄、李书文,词作家马有亮,舞台美术家杨国荣为代表的多民族多专业艺术骨干。

  多年来,州级举办各种培训班78期,培训3352人,为我州各条战线培训了大批文艺骨干。业余文艺演出活动经久不衰,全州性文化活动的频率逐步上升、规模逐次扩大、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我州有多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在“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网络传播和全国各类非遗赛事展会活动中,石屏县省级非遗项目彝族刺绣传承人普发珍获得全国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天工金履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开创了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群众强烈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焕发出的活力。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