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淋漓书绿卷 重彩绘太平

——我州14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巡礼之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园篇

作者:赵树龙 李昱廷 杨自林 胡彦辉 来源: 红河日报 时间:2019-02-25 15:00:00

 

 

  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占地607.33公顷,总体规划面积300公顷,建成区面积100公顷,总投资20.9亿元。规划建设森林花海休闲旅游区、滨水湿地涵养区、高新木屋博览园、小太平村美丽乡村民俗区等。

  从弥勒市城区向东驱车10多分钟后,就到弥勒市太平水库西岸,昔日裸露在阳光下的喀斯特地质岩层逐渐被绿色所覆盖,一片七彩斑斓的林下花海艳美袭来,走进规模浩大的绿色海洋,绚丽多彩的惊艳世界,心情格外舒畅。

  阳光、蓝天、白云,把整个园区映衬得美艳无比;多姿多彩的各色枝条随着阳光飘动,令人心旷神怡。可谁曾会想到,2年前,这里还曾是高低起伏的荒山陡坡,上面长着杂草和荆棘。

  “以前,这里就是荒山,还缺水,长着的刺棵棵和杂草连牛马都不吃。不到2年时间,这里就变了模样,现在,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漂亮的大花园里。”家住公园内的该市小太平村村民康国其感慨地说。

  红河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秀美山川美丽红河,让红河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居。为此,我州采取措施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太平湖森林公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被列为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加以打造。

 

  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投资主体为云南太平湖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产业发展+旅游运营+产权出售+受托管理”的商业模式,围绕“美丽红河”“绿色弥勒”这一主线开展建设,总投资20.9亿元。自2017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和环境,针对砂石遍布、土层薄弱、碎石众多,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日趋侵蚀,农作物无法生长等实际,该公司以绿色为底色,以生态修复为核心,把原有的沙漠化、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相结合,植树造林,修复生态。项目方大规模开展土壤改良,地形塑造,因地制宜植树种花,实现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累计种植特色乡土花卉苗木80余万株、地被苗木200余万株,草坪15万平方米,完成生态修复173.33公顷。下一步,要投资1.4亿元实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经营污染、环湖截污等工程。

  项目还依托公园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层次的地形地貌,邀请世界知名大地艺术家斯坦·赫德先生,采用西南地区典型的林下花海植被和红河州特有珍稀植物元素,创作了亚洲生态园林艺术首秀作品——太平公主。同时,利用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投入200余万元投放鳙鱼、鲢鱼、鲤鱼、草鱼、武昌鱼、翘嘴鱼等鱼苗100余万尾进行水质改善,力争将目前的Ⅱ类水质提升为Ⅰ类水质,并保护好水库及周边的钳嘴鹤、白鹭丝、戴胜等鸟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促成园区宜游宜居宜业,项目区内逐步完成道路、绿化、照明、景观提升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生态艺术展示中心、4个综合水体、11公里柏油路、36公里简易路、2套灌溉供水系统、13公里水网建设,完成8.7公里供电线路安装、2.5公里通信电缆铺设。初步完成了森林观光体验区、珍稀植物展示区、森林旅游服务区建设,并配备了餐饮、住宿、娱乐等接待服务项目;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一个智慧厕所、一个AAA级厕所、景区6个点的慢直播、重点区域WiFi覆盖等建设,“靓而美”“颜值高”的形象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已举办郁金香和百合花嘉年华、户外拓展训练、亲子游、马拉松比赛等活动,促进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将生态效益逐步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所在地原为喀斯特地貌的荒丘荒坡,只有非常薄的土层,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生态、完善了城市功能,推动新兴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多方共赢。”吉成园林副总经理陈昱畅介绍,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近6亿元,建成生态艺术展示中心、95栋木屋、46.66公顷林下花海、山体绿化及系列配套设施。去年2月,太平湖深林公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148个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录。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原地提升保护景区内大太平、小太平以及沙马洞等5个自然村村容风貌,尽可能地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项目副总指挥张勇告诉笔者。在公园开发建设中,该公司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优先考虑地方群众利益,群众将土地以每亩800元至1200元的价格流转给项目业主,获取租金;积极吸纳和引导周边村寨建档立卡贫困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项目区内就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引导村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目前,在岗239人中有项目辖区农户10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6000元;改造提升周围村庄村容村貌,带动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每年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50000元以上。

  图片由李昱廷、杨自林、胡彦辉 提供

(责任编辑:卢秀丽 审核:喻自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