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8版通过
《生态宜居 绿美屏边》
《治水为民 建设美丽河湖》
《保护生态 助力乡村振兴》
《多种珍稀鸟类飞抵蒙自湿地越冬》等文章
让我们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冬日暖阳透过薄雾洒向大围山万亩原始森林,牧羊河蜿蜒前行,伴着悠悠芦笙曲潺潺流过屏边苗族自治县。
坐拥大围山国家公园及国内罕见史前陆地火山遗址,森林覆盖率达72%,城市绿地率达40.52%,人均绿地面积54.39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9.5%……良好的自然生态成为屏边发展的最大底气。
近年来,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屏边县以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绿美景区城市,激活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动能转换,共同守护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以及民生的绿色。
滴水苗城 贺平昌 摄
牧羊河湿地公园 黄剑锋 摄
在大龙树湿地公园,湖水倒映出白鹭鸶觅食嬉戏的身影。近年来,随着牧羊河溪流湿地公园、逸情湾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依河建起,红花木莲、茶花等本土树植装点其中,吸引了白鹭鸶成群而至“安家落户”。数据显示,如今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74.2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4.3平方米,城镇“绿量”持续增加,森林围城、花木映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按要求,我每个月巡查一次,但我每天有时间都会来走一走,巡河、护河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牧羊河边,镇级河长汪海军正在做巡河记录,对影响河湖水环境的问题及时协调研究解决。
屏边以建设“生态河”“景区河”“经济河”为目标,以县、乡(镇)、村(社)三级河(湖)长制为契机,大力实施河湖沿岸生态保护与修复,河道清淤保洁、美丽河湖建设等工作,同步开展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画卷徐徐展开。
拨开云雾,大围山天然林木郁郁葱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倭蜂猴在树枝上休息。几公里之外,场内回填、掺拌石灰、数台卡车来回奔忙着……屏边县天然虾青素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火热。
郁郁葱葱的大围山 张洪科 摄
一边是野生动物尽享良好生态,一边是绿色产业建设正酣,屏边县以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林、水、果、药、旅”五大产业。
“虾青素的养殖与加工对水、温度、空气有一定要求,项目引进前我们在这里做了4个月实验,屏边常年温暖无严寒的气候状况能让虾青素成活率达到85%以上。”天然虾青素大健康项目负责人邹月平为屏边的气候点赞。作为该地建县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当地带来绿色活力,带动就业人口300人以上,实现年产值12亿元。
2022年以来,屏边县成功引进民族医药科技示范园、特色水果加工等产业项目落地,一条具有屏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逐渐成形。
结合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屏边县主动朝大健康产业这片“新蓝海”进发。屏边县副县长吴红昌说:“集绿色中药材初加工、饮片加工、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加工为一体,未来将利用民族医药科技园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让中药材产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屏边大围山国家公园
红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副厂长石虎雄对屏边水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真正安全的天然山泉水,要有好的水源、设备、标准和工艺。其中水源排在首位,环境不受污染,植被非常好,这方面屏边占有绝对优势。”
作为云南省知名水企,红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作用,依托屏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火山岩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之一的资源禀赋,研发火山岩矿泉水,销至全国各地,不仅奠定了当地绿色产业的基础,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集聚,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彩色步道蜿蜒向前,形成连接新老县城的低碳慢行绿地系统。每天清晨,市民康朝梅都会沿着这条步道慢跑。“以前屏边雾蒙蒙、光秃秃的,如今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家门口多了不少好去处,还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非常舒畅。”
近年来,屏边以“美丽苗乡·森林屏边”为城市建设主题,充分融入特有的苗族文化、边地文化、森林文化和火山瀑布文化等特色,将县城作为AAAAA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
滴水苗城一景
坡屋顶、米黄墙、吊脚楼、美人靠、木格窗、苗图腾……清澈的牧羊河穿城而过,简约苗式风格的建筑清新雅致。屏边坚持在传承中实践、在创新中发展,随着具有苗族文化韵味的精品小镇建成,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水宜居的森林县城更加具有人情味、烟火气。
做强城市功能,做好城市更新,10年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同步做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2年启动366户老旧小区施工改造,一座风情浓郁、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苗族特色健康旅游小城正拔地而起,由公园城市向着景区城市提质发展转变。
夜幕降临,横跨屏边大道的双龙天桥灯光璀璨,放眼望去,桥体宛如一个个高低错落的花瓶,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优选地。“屏边从前游玩的场地屈指可数,如今有了不少新选项,遛娃的去处也多了,生活在屏边很幸福。”市民刘瑾10年前来到屏边安了家,见证了这座边陲小城的发展变化。
游客到屏边游玩 曹松林 摄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建水县坚决扛牢河湖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护总体目标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建设人民满意的美丽河湖。
建水县大力推动实施国土绿化、石漠化治理、水源地整治以及林草和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2.46%。不断优化用水结构,提升用水效率,全面补齐城乡“两污”治理短板,水污染防治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
(《云南日报》记者:刘宇丹/文 通讯员:张泽/图)
入冬以来,在蒙自坝区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三海”湿地,迎来了黑鹳、灰鹤、白琵鹭、灰头麦鸡、凤头麦鸡等候鸟到此越冬。成群结队的鸟类或在水面沙滩嬉戏,或在树梢枝头欢歌,热闹非凡。
蒙自市护鸟志愿者王建祥介绍,近年来,红河州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为众多鸟类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在逐年增加。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