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普洱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市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作者: 来源: 昆明信息港 时间:2020-08-10 19:43:51

613283.jpg

8月10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会上宣布,2019年,普洱市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澜沧县高质量通过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全市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的目标全面实现。

普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现如今群众生活得到质变

卫星介绍,曾经的普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其中有2个是深度贫困县,有6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8.6%,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0个县(区)中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4个世居民族中有5个“直过民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10个县(区)中有4个边境县,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乡村道路晴通雨阻,广大群众出行困难,全省未通高等级公路的6个县中,普洱就占了3个;素质性贫困问题突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年,低于全国2.4年,低于全省1.4年,沿边四县仅为6.4年;农民收入低,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141元,低于全国2996元,低于全省268元。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是普洱市情的真实写照。

613287.jpg

卫星说,自实行脱贫攻坚以来,给普洱带带来了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最直观的变化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变,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最欣慰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农民人均收入翻番了,收入来源更多了,增收渠道更广了,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贫困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95.34%。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嬗变,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人畜分离、庭院干净、家居整洁、村庄美丽、蓝天白云、鲜花盛开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创造脱贫的普洱模式  涌现一批先进典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普洱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头并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民族团结进步与边疆繁荣稳定相得益彰,具有时代特征、普洱特色的脱贫发展新路子。创造了脱贫工作委员会、“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机制、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普洱模式、普洱经验,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在全国开创了“科技扶贫模式”,西盟县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澜沧县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涌现出“时代楷模”朱有勇、“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娜倮等一批先进典型,40名扶贫工作者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为云南脱贫攻坚增了色、添了彩。

在一众先进党员模范的带领下,“我要脱贫”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最深刻的变化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用肩膀担起责任、用身影带动群众、用脚步量出民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用绿色发展支撑脱贫攻坚

卫星介绍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普洱重视生计与生态的兼顾,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坚实靠山”。普洱市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思茅区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思茅区、孟连县分别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绑贫困户),实现产业有效带动全覆盖。

全市聘请28名院士作为政府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澜沧县依托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曾经闲置的林地1亩收入高达10万余元。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20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人均收入达3050元。

成功举办五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全国率先推行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第一家发布GEP核算成果。全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340亿元,居全省第1位。获有机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省第1位,其中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证书数居全国第1位。全市GDP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绿色GDP占比达94%,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交通基建保障脱贫攻坚 普洱在建高速公路连续多年居云南第一 

要想富,先修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卫星介绍说,普洱市举全市之力大干快上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公路方面,规划建设高速公路22条(段),投资达3000亿元,建设里程和投资均占到全省的10%以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和投资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墨江至临沧、思茅至澜沧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十四五”初期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市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硬化路通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位。

航空方面,全力推进“三支线五通用”航空网建设,短短2年时间建成澜沧景迈机场,5个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思茅机场迁建并建设口岸机场、景东支线机场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再过几年,普洱有望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支线机场的州市。

铁路方面,在建和规划建设铁路7条,玉磨铁路将于2021年底建成运营。再过三到五年,普洱将成为云南南部综合交通枢纽,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次区域中心城市和陆路口岸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普洱市扶贫办主任李英豪,党的十九大代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宣传委员杨娜,“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村民李娜倮参加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并分别就记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昆明信息港 记者周硕)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